C语言实现哈希表:开放定址法与冲突解决

4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收藏 58KB PDF 举报
"哈希表实验C语言版实现,包括哈希表的定义、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哈希函数以及哈希表的基本操作如构造、销毁等。" 哈希表是一种数据结构,它通过将关键字(Key)映射到表中的一个位置来访问记录,从而提供对数据的快速访问。在这个C语言实现的哈希表实验中,使用了开放定址法来处理哈希冲突。开放定址法是指当发生冲突时,不是为每个关键字创建新的槽位,而是寻找下一个可用的槽位。 首先,定义了一些常量和数据类型。`NULLKEY`表示没有记录的标志,值为0;`N`是数据元素的个数,这里设为10;`KeyType`为整型,用于表示关键字。`ElemType`结构体包含一个`KeyType`的关键字域和一个`int`类型的`ord`字段,用于存储数据元素。 `hashsize`数组定义了一个素数序列,用于作为哈希表的容量递增表,这是因为素数可以降低哈希冲突的概率。`m`是一个全局变量,表示当前哈希表的长度。 `HashTable`结构体包含了哈希表的核心元素,包括指向数据元素存储基址的指针`elem`,当前数据元素个数`count`,以及`sizeindex`,表示当前使用的哈希表容量对应的索引。 `InitHashTable`函数用于构造一个空的哈希表,它会初始化`HashTable`结构体,分配内存,并用`NULLKEY`填充所有槽位。 `DestroyHashTable`函数负责销毁哈希表,释放内存并清零结构体成员。 `Hash`函数是一个简单的哈希函数,它将关键字`K`模`m`,得到哈希值。这种方法称为直接取模法,简单但可能产生较多冲突。 `collision`函数实现了线性探测再散列策略,当发生冲突时,它会根据`d`(探测步长)更新哈希值,寻找下一个空槽位。 此外,代码还提供了查找关键码为`K`的元素的算法(算法9.17),以及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框架,但具体实现未给出。这些基本操作构成了哈希表的核心功能,使得数据插入、查找和删除的时间复杂度在理想情况下可达到O(1)。 这个实验提供了哈希表的C语言实现基础,展示了如何使用开放定址法处理冲突,以及如何构建和销毁哈希表。这为理解哈希表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