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在线作业:基础知识与存储系统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34KB DOC 举报
该文档是关于《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在线作业,包含了多个选择题,涵盖了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知识,如指令系统、存储体系、计算机硬件组件、数据表示、寻址方式、浮点运算、计算机性能指标以及内存管理等多个方面。 1. 二地址指令通常包含一个操作码和两个操作数,这种指令在执行时会涉及两个数据项。 2. 三级存储体系由高速缓存(Cache)、主存和辅助存储(如硬盘)构成,高速缓存用于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3. 计算机系统中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是存储器,它可以保存数据和程序。 4.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是通过权重相加得到的,例如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需要将每一位乘以2的相应次方然后求和。 5. 偏移寻址方式包括相对寻址、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交换寻址不是其中的一种。 6. 正数的补码表示中,8位二进制的最高位为0,其余位表示数值部分。 7. CPU的主频是指其内部时钟频率,决定了CPU的工作速度。 8. 存储器按存取方式可分为随机存取(RAM)、只读存储器(ROM)和读写存储器(如硬盘)等。 9. 偏移寻址方式可以用于访问全局变量,比如在基于段的地址计算中。 10. 半加器有两个输入,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包括进位信号。 11. LRU(最近最少使用)替换算法是常用的一种缓存替换策略。 12. 第四代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标志着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13. 芯片并联和串联分别对应地址扩展和位扩展,用于增加地址线或数据线的数量。 14. 浮点运算需要对阶、加减、规格化、舍入和溢出判断等步骤。 15. 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减少指令和寻址方式种类等可以减小计算机的控制单元复杂度。 16. 两个非零规格化浮点数的加减运算顺序是先对阶、再求和差、规格化、舍入、最后判断溢出。 17.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通常以非破坏式读出方式工作,读取数据不会改变原有信息。 18. 动态刷新内存的时间取决于电容的充放电速度,以保持电荷稳定。 19. 立即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直接在指令中给出,无需额外的地址字段。 20. 页表可以由寄存器或存储器一部分组成,用于实现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21. 计算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存储容量、存取周期和平均无故障时间等。 22. 位片式运算器的端可以作为多路选择器,用于选择不同数据来源。 23. 常见的舍入方法包括四舍五入和恒置法,恒置法可能造成舍入误差的积累。 24. 全加器有三个输入,包括两个数值位和一个进位信号。 25. 寄存器寻址通常比直接寻址速度更快,因为数据可以直接从寄存器传输到ALU。 26. 指令通常包含操作码和地址码,指示执行何种操作和操作数据的位置。 27. 有符号数的编码方式包括原码、反码和补码。 28. 两数补码相加的结果可能是它们和的补码,也可能不是,取决于是否有溢出。 29. 恒置法相比于舍入法,舍入误差小但可能导致积累误差。 30. 阶码下溢指的是浮点数的绝对值小于规格化的最小值,可能导致精度损失。 31. 速度缓冲技术(如高速缓存)用于解决速度不匹配问题,提高系统性能。 32. 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通常由页表或段表来实现。 33. 运算器和控制器构成了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整个系统。 34. 阶码上溢是指浮点数的绝对值超过了规格化的最大值,可能导致溢出错误。 35. 常见的刷新方式包括集中式刷新、分散式刷新和同步刷新,透明刷新不是其中之一。 36. MIPS(每秒百万指令数)是衡量处理器性能的指标之一。 37. 微程序控制和硬布线控制分别是两种不同的计算机控制方式,前者通过预存的微指令实现,后者通过硬件逻辑实现。 这些知识点展示了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涵盖了从基本的运算到复杂的存储管理和控制逻辑等多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