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fare MF1 卡初始化详解:工作原理与存储结构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5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1 收藏 61KB PDF 举报
"Mifare MF1卡是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主要应用于门禁、交通支付等领域。这种卡片基于Mifare技术,具有8K位的EEPROM存储空间,被划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包含4个16字节的块。每个扇区有独立的密码和访问控制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卡片内置的LC串联谐振电路使其能在13.56MHz的电磁波激励下产生共振,从而获取能量并进行数据传输。卡片无内置电源,而是通过读写器的电磁波进行供电。此外,Mifare MF1卡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同时操作,并且数据保存期长达10年,可读无限次,可写次数达10万次。卡片的通信速率为106KBPS,读写距离可达10米,具体距离取决于读写器和卡片天线设计。" 详细说明: Mifare MF1卡的核心特点是它的存储结构和安全机制。卡片内部的存储空间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由4个块组成,总共64个块。每个扇区的块0至块2用于存储用户数据,块3则包含密码A、存取控制条件和密码B,这些内容决定了数据的读写权限。块3的控制值按照一定的格式排列,包括密码A、存取控制字段和密码B。 存取控制机制是Mifare MF1卡安全性的关键。每个块都有三个控制位(C1、C2、C3),分别对应于扇区号,用以设置读、写和执行操作的条件。例如,控制位"CXxy"中的"CX"表示块控制位,"x"表示扇区号,"y"表示控制位的编号。通过对这些控制位的设置,可以精确地控制每个块的访问权限,增强卡片的数据安全性。 密码A和密码B用于验证访问权限,它们分别存储在每个扇区的块3中。密码A通常用于读取和写入操作,而密码B通常用于更高级别的访问,如修改密码或执行特殊操作。通过这种方式,Mifare MF1卡能够提供多层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此外,Mifare MF1卡的工作原理依赖于电磁感应。当卡片靠近读写器时,读写器发射13.56MHz的电磁波,卡片内部的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收集能量并为内部电路供电。一旦电容充电到足够高的电压,就可以驱动电路进行数据传输。这种设计使得卡片无需内置电池,简化了卡片的构造,同时也延长了卡片的使用寿命。 Mifare MF1卡结合了高效的数据存储、安全的访问控制和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是智能卡应用中的重要组件,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安全认证和数据交换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