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计算:并发构造详解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12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05 收藏 718KB PDF 举报
"并行计算-并发构造纵览" 在计算机科学中,并行计算与并发构造是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的关键技术。随着多核处理器的普及,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变得至关重要。本文由孙奇辉编著,他是一名软件工程师,对并行计算、面向对象和函数式编程有深厚的兴趣。文章旨在介绍不同类型的并发构造,激发程序员对并行/并发技术的探索。 首先,文章提及多线程(Multi-Threading)并发模型,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并发方式,允许多个执行线程在同一时间内运行,共享同一内存空间,从而提高处理能力。然而,线程间的同步和资源竞争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接着,文章列举了几种理论模型来帮助构建并发程序: 1. Actors模型:由Carl Hewitt提出,每个Actor是一个独立的实体,有自己的状态和行为,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 2. CSP(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es):由Tony Hoare提出,强调进程间的通信,通过通道进行消息传递。 3. CCS(Calculus of Communicating Systems):由Robin Milner发展,是描述并发系统行为的形式化方法。 4. Petri网:是一种图形化的建模工具,用于表示并发系统的动态行为。 5. Pi-calculus(π演算):扩展了CSP,更注重进程间通信的表达。 6. Join-calculus(Join演算):提供了一种无结构的消息传递模型。 7. Functional Programming(函数式编程):通过纯函数和不可变数据结构,避免了并发中的副作用,简化了同步问题。 文章还讨论了在实现并发构造时遇到的问题,如死锁、活锁、饥饿等,以及如何通过软件事务内存(STM)来解决这些问题。STM提供了一种在共享内存环境中进行原子操作的机制,降低了同步的复杂性。 此外,文章提到了持久化数据结构,它们在并发环境中保持数据一致性,即使在系统崩溃后也能恢复状态。还有消息传递,作为进程间通信的基础,确保了并发组件之间的解耦。 Actors模型进一步被探讨,它鼓励异步通信和独立的执行路径,以提高系统的可伸缩性和容错性。 数据流编程则关注数据依赖而非控制流,通过定义数据流图来描述计算过程,适合于大规模并行计算。 元组空间(Tuplespace)是一个共享存储系统,允许进程之间透明地存取和检索数据,促进了分布式环境中的协作。 最后,文章提供了相关参考资料,鼓励读者深入研究这些并发构造,以提升自己的编程技能。 总结起来,这篇文章概述了多种并发构造,为程序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强调了并发编程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面对的挑战。尽管没有对每种模型进行深入解释,但它为深入学习提供了起点,提示读者需要更多实践和学习来精通这些技术。在多核时代,了解并行计算和并发构造是现代程序员必备的能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