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识别技术:模型与非模型方法探索

需积分: 14 2 下载量 1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1 收藏 304K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一篇2005年的工程技术论文,主要探讨了两种步态识别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和非基于模型的方法。基于模型的方法利用骨骼化模型,通过背景初始化、人体侧面影像分割和骨骼化,提取静态和动态参数作为特征。非基于模型的方法则依赖于计算光流场并从中提取识别特征。实验表明,这些方法能有效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提供良好的识别性能。关键词包括步态识别、骨骼化模型、光流场和主元分析。" 这篇论文深入研究了步态识别技术,这是一种利用个体行走方式的独特性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首先,论文介绍了基于模型的步态特征提取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创建人体的骨骼化模型,先对图像序列进行背景初始化,接着分割出运动人体的侧面影像,并将其精细化为骨骼模型。从这个模型中,研究人员可以提取出人体的静态参数(如身体比例)和动态参数(如步幅、步频),这些参数作为识别特征。 其次,论文讨论了非基于模型的方法,即通过计算图像间的光流场来提取识别特征。光流场是描述像素在连续帧之间运动的向量场,它能够反映物体的运动信息。通过对光流场的分析,可以得到反映行走模式的特征,这些特征同样可用于身份识别。 这两种方法在室内视频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基于模型还是非基于模型的方法,都能有效地提取步态特征,减少了数据处理的需求,同时保持了较高的识别准确率。这表明步态识别是一种有潜力的远距离非接触式识别技术,尤其适用于监控或安全领域。 论文中引用的早期研究展示了各种不同的步态特征提取策略,例如追踪关键点的运动轨迹、人体结构的段状统计特性、运动图像的光流分析以及腿部运动的钟摆模拟等。这些早期工作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而本文提出的两种方法则是对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改进。 这篇论文对于理解步态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视觉领域。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人类步态的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验证,这对于安全系统、智能监控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