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科系:RIP V1协议详解与动态路由比较

需积分: 10 2 下载量 35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6 收藏 2.8MB PPT 举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科系的课程着重讲解了计算机网络中的路由协议,特别是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版本1和2。RIP是一种经典的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协议,适用于小型互联网环境,其核心特点是简单易用且易于配置。 在课程中,首先介绍了静态路由配置,这是一种手动设置的路由方式,适合于拓扑结构相对稳定、变化不频繁的情况。接着,动态路由协议如RIP v1和v2成为教学的重点。RIP v1的特点是: 1. 分布式协议:RIP通过每个路由器之间的通信来共享路由信息,每个路由器只与相邻路由器交换信息。 2. 距离向量算法:RIP根据“跳数”(或称“距离”,最大值为16,超过则认为不可达)来判断路由效率,理想情况下,路由应该是“跳数”最少的路径。 3. 路由更新:当接收到邻居路由器的更新时,会调整自身的路由表,如果新路径更优,就进行更新。如果长时间未收到更新,将邻居标记为不可达。 RIPv2在RIP v1基础上改进了部分问题,例如引入了子网掩码支持,减少了路由环路的可能性。此外,还提及了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动态路由协议,相比RIP在大型网络中性能更好。 课程内容还包括了如何处理路由环路问题,提出了三种策略:定义最大路由权值(限制某些路由的最大度量),水平分割(阻止路由信息在网络中无限制传播),以及预防措施(如触发更新周期的设置)来避免路由循环。 直连路由是基础概念,它指的是路由器直接相连的网络无需通过中间路由器。而路由表更新过程是动态路由协议的核心操作,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保持网络路由的实时有效。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计科系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RIP协议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如何与OSPF等其他动态路由协议进行比较,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理解网络路由选择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