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对点与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PPP协议与CSMA/CD

需积分: 17 0 下载量 14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1 收藏 1003KB PP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的讲解,重点介绍了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工作原理,特别是针对人为干扰信号在解决冲突中的应用。内容涵盖PPP协议、CSMA/CD协议、以太网的扩展与高速化等主题,由谢希仁编著的《计算机网络》第6版的第3章摘录。"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负责在相邻节点之间建立、维护和管理数据链路,确保数据帧的正确传输。本资源主要讨论了两种主要类型的数据链路层信道: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 点对点信道是指一对一的通信方式,如两个设备间的直接连接。在点对点通信中,数据链路层处理相对简单,因为只需协调两个端点的通信。例如,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点对点通信协议,具有简单、可靠的特点,其帧格式包括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和信息字段等,同时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广播信道则是一对多的通信方式,常见于局域网环境,如以太网。在这种环境中,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信道,可能会发生冲突。为了防止或解决冲突,数据链路层采用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协议。当两个设备同时尝试发送数据时,如果检测到信道上的冲突,如描述中提到的“人为干扰信号”机制,发送方会立即停止发送并发送干扰信号,通知其他设备冲突的发生,然后等待随机时间再次尝试发送。 以太网是广播信道的一个典型例子,最初使用集线器构成的星形拓扑。然而,随着网络速度的提升,单纯物理层的扩展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发展出了在数据链路层扩展的方案,如VLAN(虚拟局域网)。高速以太网如100BASE-T、吉比特以太网、10吉比特和100吉比特以太网,逐渐成为主流,提供了更高的带宽和传输速率,适应了宽带接入的需求。 数据链路层的模型通常表现为从主机到主机的数据帧流动,经过多个路由器和局域网、广域网的跳转。在这一过程中,数据链路层负责帧的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以及冲突避免和管理,确保数据在物理层传输的可靠性。 总结来说,该资源涵盖了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点对点通信协议、广播信道的冲突解决策略以及以太网的扩展与高速化技术,是理解计算机网络底层通信机制的重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