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朔矿区露天矿环境影响与生态恢复策略

0 下载量 12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200KB PDF 举报
"露天矿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生态恢复研究" 本文主要探讨了露天矿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恢复策略,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进行深入分析。文章指出,露天矿建设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主要分为建设期、达产期和运营期三个阶段,涉及到物理-化学、生态、美学和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在建设期,主要的环境压力来源于建筑搬迁、爆破、土岩开采、运输、排土和场地平整等活动。 在环境评价原则方面,文章强调需重点考虑对环境的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防治。对于平朔矿区这样的黄土低山丘陵区,由于地貌破碎复杂,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问题尤为严重。据《山西省雁北地区平鲁县水土保持专项规划报告》数据,该区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差异大,最高可达15000吨/(km²·a)。因此,绿色开采评价体系应重点关注环境保护和水土流失的预测与防治措施。 在污染源识别上,新型露天矿绿色评价体系关注的四个方面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具体到九项污染源,可能包括煤炭粉尘、尾矿、废水排放、废气排放、机械噪声、振动影响、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损失以及视觉景观影响。 以安家岭露天矿为例,经过20多年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已经实现了边开采边治理的同步生态修复模式。这一模式为露天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表明在保证矿产资源开发的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环境破坏,并逐步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恢复研究部分,文章可能探讨了植被重建、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工程等技术的应用,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露天矿对环境的长期影响,并促进矿区的生态平衡。这些恢复策略通常包括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种群进行种植,建立防风固沙带,改善土壤结构,以及建设人工湿地和蓄水设施来控制水土流失。 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露天矿建设和运营期间的环境挑战,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恢复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矿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