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农业面源污染的绿色解决方案

1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12M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及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非点源污染物,如化肥、农药残留、畜禽粪便等,由于管理不当或处理不彻底而进入水体,成为导致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作者李红娜等人在2015年的论文中指出,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中国水体污染的主要问题,急需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论文提出了利用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策略。这种技术体系强调“种-养-加-生”(即种植、养殖、加工、生态建设)的循环一体化。其核心原则包括源头无害化、过程资源化、末端生态化和规模控制。具体措施包括: 1. 生态种植:通过科学施肥和选择抗性较强的作物品种,减少农田养分的流失,降低化肥使用对水体的负面影响。 2. 生态养殖:提倡低污染、零排放的养殖模式,如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处理粪便,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减少直接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3. 生态饲料生产:生产和使用无公害的饲料,减少饲料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保障动物健康。 4. 生物腐殖酸肥料加工:利用发酵垫料为主要原料,加工成富含生物活性物质的腐殖酸肥料,既减少化肥使用,又促进土壤健康。 5. 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立集约化的农业园区,实施统一管理,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分散影响。 这些技术的联合作用不仅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还能增强养分和食物链的循环利用,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通过实施这种生态农业产业链技术,论文作者主张能够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零排放控制,从而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为中国的水资源保护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