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试卷回顾:选择、填空与判断题解析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11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5 收藏 685KB PDF 举报
该资源是一份来自2012年2010级软件学院的计算机网络考试卷,主要涵盖网络基础知识,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概念,以及OSPF、BGP等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还有TCP/IP协议栈的相关知识,如TCP特性、ICMP的作用、网络分层的原因等。 1.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是网络协议栈中的关键层次。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物理网络中传输数据帧,处理物理介质上的错误检测和纠正,例如以太网接口地址的分配。网络层处理不同网络间的通信,通过IP数据报进行数据传输,决定数据的路由路径。传输层则确保数据在端到端的可靠传输,如TCP提供流控、连接建立和拥塞控制,而UDP则不保证可靠性。 2. 四个时延通常指的是:传播延迟(信号在介质中传播的时间)、处理延迟(路由器或主机处理数据包的时间)、排队延迟(数据包在等待被处理时在队列中的时间)和发送延迟(将数据发送到物理介质上的时间)。 3.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基于链路状态算法,它能够计算出整个网络的最短路径树。BGP(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一种外部网关协议(EGP),用于不同自治系统(AS)之间的路由交换,基于距离矢量算法。 4.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和BGP的主要区别在于,RIP使用跳数作为度量标准,适合小型网络,而BGP则考虑更多因素,如路径的AS穿越数、策略等,适用于大型、多AS的互联网环境。 5. TCP建立连接使用的是三次握手(Three-Way Handshake)方法,即SYN-SYN-ACK的过程。 6. IP头部有一个TTL(Time to Live)字段,如果其值为0,路由器会丢弃该数据包,防止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 这份试卷还涉及了其他多个网络概念,如CSMA/CD、ALOHA等介质访问控制方法,ARP的工作机制,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的用途,如错误报告和ping操作,以及TCP/IP分层模型的优点,例如模块化设计和独立开发。同时,试题还提到了以太网二层交换机的转发表建立(可能包括自学习过程),MTU(最大传输单元)对数据包分割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网络服务中,如Web文档传输,对丢失容忍度和时间敏感性的考量。这些内容都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