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柃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抗氧化酶与光合参数变化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6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535KB PDF 举报
"滨柃幼苗(Eurya emarginata)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本文探讨了滨柃(Eurya emarginata)这种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机制,特别是针对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环境下的生理反应。滨柃是一种两年生的幼苗,研究中被用来作为研究盐胁迫影响的模型。实验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滨柃的光合作用受到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逐渐降低,这表明高盐浓度可能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水分利用效率减弱。 盐胁迫还改变了滨柃叶片内的细胞间CO2(Ci)浓度。起初,Ci浓度随NaCl浓度增加而降低,但随后又有所上升。这种变化可能反映了植物对高盐环境的应对策略,即通过调整气孔开闭来维持内部气体交换平衡。 为了应对盐胁迫,滨柃的抗氧化酶系统表现出积极的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抗氧化酶在植物体内起到清除自由基、防止氧化损伤的作用,从而帮助滨柃抵御盐分诱导的氧化应激。 此外,滨柃还通过积累渗透调节物质来增强其耐盐性。在盐胁迫下,滨柃的可溶性糖和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糖有助于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防止过度脱水,而脯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渗透调节物质,不仅能维持细胞内渗透压,还有抗氧化作用,进一步保护植物免受盐害。 滨柃通过上调抗氧化酶活性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应对NaCl胁迫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发现对于理解滨柃对盐碱环境的适应机制以及筛选耐盐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盐碱地的植被恢复与绿化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