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K-Means聚类算法:《机器学习实战》Ch10详解
10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30
收藏 225KB PDF 举报
本篇学习笔记是关于《机器学习实战》中的第十章,着重讲解如何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未标注数据进行分组。K-Means是一种基于密度的、无监督的聚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迭代过程,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互不相交的簇,每个簇由距离其质心(类中心)最近的数据点组成,质心则由该簇内所有数据点的均值确定。
学习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 **K-Means简介**:
- K-Means算法因其简单易用和广泛应用而著名,它从原始数据中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质心(类中心)。
- 算法的核心在于不断迭代:计算每个数据点到各个质心的距离,将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质心,然后更新质心为该簇内所有点的均值,直至簇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2. **代码实现步骤**:
- **数据集读入**:通过`loadDataSet`函数读取包含两个特征值的文本文件(如testSet.txt),每一行数据被分割成浮点数列表,存储在`dataMat`中。
- **距离计算**:使用欧氏距离公式(`distCal`函数),计算两点之间的距离,这在K-Means算法中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数据点被分配到哪个簇。
3. **构建随机质心**:初始时,可以选择随机数据点作为质心,或者采用更复杂的方法,如K-Means++,以减少初始质心选择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4. **数据聚类**:对于每个数据点,计算其与所有质心的距离,将其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这一步骤构成了K-Means的主要迭代循环。
5. **改进算法**:
- 提到了一种优化策略,即采用二分法(二分搜索),用于在找到最优k值时提高效率,但具体实现没有在提供的部分内容中详细说明。
通过对K-Means聚类算法的理解和Python代码的实践,学习者可以掌握如何对未标注数据进行自动分类,并理解聚类算法在数据分析和挖掘中的作用。此外,回顾和实践《机器学习实战》中的案例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348 浏览量
1636 浏览量
626 浏览量
668 浏览量
9398 浏览量
1497 浏览量
2024-05-30 上传
weixin_38584058
- 粉丝: 5
最新资源
- 新冠疫情数据可视化分析展示
- 网页文字闪烁效果实现与Java实战项目源码下载
- Swift开发中用于监控文件变化的微型框架
- 深入理解MiniShell开发与C语言编程实践
- 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的快速方法
- MATLAB相机标定与参数导出实用程序
- 掌握机器学习分类模型,使用scikit-learn实践教程
- 3D图形编程中的Weiler-Atherton算法实现详解
- Discuz插件实现论坛高效管理与互动
- Java实战:JQuery浮动窗口与阿里云服务器上运行Java源码
- Swift中FMDB的基本操作教程:增删改查详解
-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与塑造策略解析
- 构建本地API的Android JSON Server实践指南
- Java开发者的Git工具包——java-commons-git-utils
- 粉色商务型企业虚拟网站CSS网页模板下载
- 探索DS实验:深入理解数据结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