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D与EDA: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创新设计方法

需积分: 40 16 下载量 15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2 收藏 1.73MB PPT 举报
本课件深入讲解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的相关知识,主要针对本科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设计,以期提供简明易懂的教学内容。PLD的发展历程始于70年代,包括早期的EPROM、FPLA、PAL、GAL,以及后来的EPLD、FPGA和CPLD等,这些器件按照功能可分为低密度和高密度两类。 PLD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灵活性。低密度PLD如PAL和GAL,虽然功能相对较简单,但用户可编程,允许自定义逻辑功能,且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可靠性高的优点。然而,这种灵活性也导致了在批量生产时成本较高和设计周期较长的缺点。相比之下,高密度PLD如EPLD和FPGA提供了更高的集成度,适合于构建小型、高效、可靠的系统,但由于是用户可编程的,所以不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是现代电子设计的关键工具,它将硬件设计过程分解为设计输入、设计实现和编程三个步骤。设计输入阶段通常使用原理图或硬件描述语言来表达设计思想;设计实现阶段通过优化、映射、布局和布线完成硬件的具体实现;最后,编程阶段则是将设计映射到PLD上,并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验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性能。 此外,课件还强调了PLD在电子设计自动化中的核心地位,它是基于芯片的设计方法的基础,与传统电子系统设计方法(如固定功能元件加连线)相比,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效率。通过使用PLD,设计师可以更快速地开发和测试电路,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 本课件深入剖析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种类、优缺点以及在电子设计自动化中的应用,对理解和实践电子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课程了解到如何利用PLD进行定制化设计,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