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发展与数据链路层:从单个网络到多层ISP结构

需积分: 19 0 下载量 10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2.48MB PPT 举报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它被形象地比喻为数字管道,负责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传输数据单位——帧。在因特网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从ARPANET到多层次ISP结构的演变,形成了如今的网络格局。网络由边缘部分(用户主机)和核心部分(路由器和网络)组成,通信方式包括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路由器在网络核心中起着关键作用,执行分组交换,但这也带来了时延和额外开销。相对于电路交换,分组交换更适合突发性的数据传输。网络还可根据作用范围分类,如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 在计算机网络中,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它的主要职责是建立、维护和管理节点间的物理连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帧的传输。这个层次的协议处理错误检测、流量控制以及介质访问控制等问题,确保数据能在数字管道中正确无误地流动。例如,以太网和PPP协议就是在数据链路层工作的典型代表。 因特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ARPANET的诞生标志着互联网的起点;接着,TCP/IP协议的采用使得各种网络能够互连,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最后,ISP的出现,使得个人和企业都能通过ISP接入因特网,促进了网络的普及。 网络边缘部分由所有终端用户设备组成,这些设备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而网络的核心部分由路由器和连接它们的网络构成,其主要任务是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数据交换服务。路由器执行分组交换,接收、存储、处理并转发数据分组,这是网络核心的关键功能。然而,分组交换虽然灵活,但也引入了时延和额外的首部开销。 通信方式主要分为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在C/S方式中,一个设备作为服务请求方(客户端),另一个设备作为服务提供方(服务器)。而在P2P方式中,每个设备都可以既是服务请求方也是服务提供方,这种方式更加去中心化。 网络的交换方式主要有报文交换、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报文交换不保留连接,每次传递整个报文;电路交换则需要先建立连接,再进行数据传输;而分组交换将数据分割成多个分组,逐个传输并存储转发,适合处理突发性流量,且更具灵活性。 最后,根据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和广域网(WAN),它们分别适用于小范围、城市规模和大范围的通信需求。局域网通常用于家庭、办公室或校园内部,城域网覆盖城市或地区,而广域网则能跨越更广阔的地理区域,如国家甚至国际间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