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存储器详解:ROM类型与应用

需积分: 14 2 下载量 2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598KB PPT 举报
"存贮固定的数据表格-数字逻辑" 在计算机科学和数字逻辑领域,存贮固定的数据表格是一种常见的技术,特别是在进行数学运算时,为了提高效率,常常会使用存储器来预先存储某些变量的预计算结果。比如,三角函数表、对数函数表等会被事先写入只读存储器(ROM)中。工作时,通过输入相应的变量值(作为地址),可以直接从ROM中读取对应函数值,无需实时计算,显著提升了计算速度。 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即使在电源断开的情况下,它也能保持存储的数据不丢失。ROM主要应用于存储系统软件、固件、应用程序以及不变的常数值。根据其编程特性和使用场景,ROM可以细分为几种类型: 1. 掩膜ROM(Mask ROM):这类ROM在制造过程中就已经被编程,且编程完成后无法更改。由于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应用,比如嵌入式系统的固件。 2. 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PROM比掩膜ROM更具灵活性,用户可以在购买后根据需求进行一次编程。然而,一旦编程完成,内容就无法再更改,所以它适合那些只需要一次性编程的应用。 3. 可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与PROM相比,EPROM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擦除其中的数据,然后重新编程。这使得EPROM适用于需要反复修改内容的场合,例如在软件开发和调试过程中。 ROM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址译码器、存储矩阵和输出缓冲器。地址译码器接收地址信号,并确定应该从存储矩阵的哪个位置读取数据。存储矩阵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部分,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对应一个唯一的地址。输出缓冲器则负责将从存储矩阵中读取的数据放大并转换为标准的输出信号,以便于外部电路使用。 除了ROM,还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是另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存储器类型,其特点是读写速度快,但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RAM在计算机运行时用于临时存储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而ROM则通常用于存储系统启动所需的固件或者不会改变的配置信息。 本章还会涉及可编程器件,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它们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自定义逻辑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系统的设计中。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和Verilog,是编写这些可编程器件逻辑行为的专用语言,通过这些语言,工程师能够描述硬件电路的行为和结构,实现硬件级别的设计和仿真。 总结起来,存贮固定的数据表格是利用ROM技术来提高计算效率的一种方法,而半导体存储器和可编程器件则是现代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计算机系统内存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对于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