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共性平台:消除壁垒,推动大规模产业化

需积分: 9 1 下载量 7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142KB DOC 举报
"共性平台规划建设方案-v0.6.doc" 物联网产业正逐步发展,而“共性平台+应用子集”的发展模式是当前物联网产业的重要趋势。这种模式旨在打破传统“竖井式”系统设计的局限,提升产业效率,促进大规模产业化。在物联网中,"竖井式"系统意味着各个行业和领域独立运作,缺乏共享和互通,这不仅限制了信息共享,还阻碍了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共性平台+应用子集”模式的意义深远。首先,它可以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投资风险,因为多个行业可以利用统一的共性平台,而不是各自建立独立系统。其次,通过共性平台,可以培育大规模的产业环节,吸引资源,推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再者,这种模式支持快速的研发、部署和服务,加速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投放,缩短开发周期。此外,它还能增强参与者抵御行业需求波动风险的能力,确保产业稳定。最后,共性平台的专业化、标准化,有助于解决应用子集环节的发展难题,促进其成熟。 模式的基本内涵包括对不同行业应用需求和技术特征的尊重和适应。共性平台需要具备处理不同传感器性能、数据处理方法等差异的能力,并且在保障行业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公众发布。针对感知目标和环境的差异,以及行业用户和公众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共性平台将业务和系统的共性元素模块化,以便灵活地适应各种应用场景。 三层架构在物联网中扮演关键角色,通常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数据采集,网络层确保数据传输,而应用层则将数据转化为有用的服务。共性平台可能涵盖这些层级的部分功能,例如数据处理和集成,提供标准化接口,以便于应用子集的开发和接入。 共性平台的建设是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策略,它能够推动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协同与整合。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的规划方案无疑为这一模式提供了实践基础,有望引领物联网产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协同的新阶段。
2021-05-25 上传
1、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移动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行业逐渐开始摆脱互联网和PC的局限,在移动终端上和人们的碎片化时间中得到更具长尾效应的延伸。 2、服务导向 基于SOA的体系架构和面向师生的一体化服务,通过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定义和服务注册把不同功能单元(成为服务)联系起来,使得构建在各种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交互。 3、资源共享 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快信息资源的积累、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的服务于学校和社会。 4、社交网络 以SNS为设计思想,建立以教学研、社区活动中的“人”为中心,以教科研活动“过程”为主线,提供面向人际交互与协同应用。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社区生活全过程中的虚拟网络社交环境。 4、云计算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云计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可伸缩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依据以上特性,云计算必将对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深刻变革。 6、大数据 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数据化”,通过高校业务管理、用户行为积累的大量分散数据,通过海量数据处理模式,展示出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7、物联网 校园物联网是在传统校园信息化的基础上,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利用数字化手段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校园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等各个方面和环节进行综合管理,通过感知获取的信息通过后台处理,获得知识和洞察力,辅助决策和规划能力。 也将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建设智慧化校园,实现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