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合作模式下动态下浮比例投标策略:连续批次最优报价模型

2 下载量 4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2 收藏 258KB PDF 举报
"非合作模式下动态下浮比例连续批次投标报价模型是针对企业在非合作环境中,面临动态调整下浮比例的投标策略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优化模型。该模型旨在提高企业的中标率,通过引入理想基准价和最优报价比的概念,并运用马尔科夫分析来处理历史数据中的各包每类货物平均报价。模型建立在不同时间连续批次货物的基础上,考虑了动态下浮比例对相邻两批货物最优报价的影响,同时也对最优报价比公式进行了改进。基于这个模型开发的投标报价软件在实际应用中,使企业在2014年的6批次投标中,每批次平均中标率从6.02%显著提升至26.5%,全年中标率保持稳定,显示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健性。该模型解决了传统静态报价模型预测不准确以及未考虑批次间报价连续性的问题,对于提升投标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非合作模式下,投标策略变得更加复杂,因为每个企业都在试图最大化自身利益而不仅仅是与合作伙伴协调。动态下浮比例连续批次投标报价模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首先,模型引入了“理想基准价”这一概念,它是基于市场平均价格和企业成本计算得出的理想投标价格,旨在确保企业在保证利润的同时具有竞争力。其次,"最优报价比"则用于指导企业在不同批次间的报价策略,确保连续批次的报价既能反映市场变化,又能保持一致性,以增加中标可能性。 马尔科夫分析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是一种统计工具,用于分析系统状态之间转换的概率。在投标场景中,马尔科夫分析被用来处理历史数据,提取出各包每类货物的平均报价,这些信息对于构建动态下浮比例模型至关重要。通过马尔科夫分析,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的动态变化趋势,从而更准确地预测未来批次的投标价格。 模型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对最优报价比公式的优化上,这使得企业在调整报价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动态,减少因过度或不足的降价导致的损失。实际应用证明,这种模型不仅能提高中标率,还具有较强的稳健性,即使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也能保持稳定的中标表现。 非合作模式下动态下浮比例连续批次投标报价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投标策略工具,它结合了理想基准价、马尔科夫分析和最优报价比等概念,解决了传统模型的局限性,提升了企业在投标过程中的竞争力。通过实际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采用这种模型的企业在投标成功率上有显著提升,这也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