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体腔细胞原代培养与灿烂弧菌胞外产物毒性研究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9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3 收藏 1.05MB PDF 举报
"仿刺参体腔细胞原代培养以及灿烂弧菌胞外产物对其毒性的研究* (2010年)" 这篇论文详细探讨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的体外原代培养技术以及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胞外产物对这些细胞的毒性影响。研究者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培养液——CCM、HSM和L-15N,对刺参的体腔细胞进行培养。结果表明,CCM培养的细胞在体外存活至第3天后大量死亡,HSM培养的细胞存活至第6天,而L-15N培养液能够支持细胞在1周内保持存活状态,显示了最佳的细胞维持效果。 进一步的研究中,研究者将刺参的病原菌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与体外培养的刺参体腔细胞共同培养,以此来探究其毒性效应。实验发现,灿烂弧菌的胞外产物对体腔细胞具有毒性,导致细胞的半致死蛋白质浓度(IC50)为27.6μg/mL。这意味着当胞外产物浓度达到这个水平时,有一半的细胞会受到毒性影响而死亡。 灿烂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可引发多种海水养殖动物的疾病,包括鱼类、对虾和贝类等。在刺参养殖中,灿烂弧菌是引起“腐皮综合征”等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传统的研究方法通过动物个体的分组注射来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成分,这种方法不仅耗时、成本高,而且涉及大量的动物实验。因此,本研究中采用的体腔细胞培养方法为研究病原菌毒性提供了一种更高效、更节约资源的途径。 通过观察细胞的存活情况和毒性的定量分析,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灿烂弧菌的致病机制,为防治刺参疾病和改善养殖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这种细胞培养技术也为未来研究其他海洋生物的病原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参考模型。这篇论文在刺参健康养殖和海洋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