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GHz DRO设计:C波段介质振荡器的创新研究

8 下载量 9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8 1 收藏 391KB PDF 举报
"C波段介质振荡器的研究与设计,利用负阻原理设计5.9 GHz DRO,HFSS仿真介质谐振块,ADS优化设计和非线性分析,输出功率10 dBm,相位噪声低至-100 dBc/Hz@10kHz和-124 dBc/Hz@100kHz。" 本文探讨的是C波段介质振荡器(DRO)的研究与设计,这种设备在现代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在移动通信、雷达、制导武器和电子对抗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介质振荡器因其出色的噪声性能、频谱纯度和频率稳定性而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DRO的设计进行创新,通过理论计算将介质谐振块(DR)转换为等效电路,以此提升设计效率和性能。 设计过程中,首先运用了负阻原理,这是一种常见的振荡器设计方法,可以确保振荡器的稳定性。负阻在电路中表现为消耗能量的元件,使得电路能够自维持振荡。然后,借助HFSS(High-Frequency Structure Simulator)软件进行三维仿真,对DR进行详细分析,理解其与周围微带线的耦合特性,以获取关键设计参数。 接下来,利用Agilent公司的Advanced Design System (ADS)软件对整个DRO进行优化设计和非线性分析。ADS是一款强大的射频和微波设计工具,可以处理复杂的电磁问题和系统级仿真,从而确保设计出的并联反馈式DRO具备良好的性能。根据文中描述,设计的DRO输出功率达到10 dBm,相位噪声表现优异,分别在10 kHz和100 kHz偏移时达到-100 dBc/Hz和-124 dBc/Hz,这在高频振荡器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到通信系统的信号质量和可靠性。 DRO的具体结构采用源极输出并联反馈式电路,这种设计有以下几个优点:较高的有载Q值带来低相位噪声,结构简洁,易于实现,并且源极输出的配置允许使用单电源,同时因为负载与谐振电路的解耦,适合用作接收机的本振源。在电路中,DR不仅耦合于微带线两侧,还通常与高增益放大器结合,使得DR与微带线之间的耦合较弱,进而提高DR的有载品质因数,进一步降低相位噪声。 反馈型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负阻网络,可以将振荡器视为双端口网络,通过调整网络的特性实现振荡条件。负阻的存在使得能量在振荡器内部得以循环,从而保持振荡状态。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成功设计了一款高性能的C波段介质振荡器,为微波毫米波频率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案例。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精度、高稳定性频率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