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系统概论大作业文档1:E-R 图描述、关系模式转换与优化"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18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1-31 收藏 953KB PDF 举报
数据库大作业文档1 1. 实体及属性 E-R 图描述 本数据库设计实验旨在创建一个能够管理学校课程信息的数据库。我们首先进行了实体和属性的 E-R 图描述。在该图中,我们识别了以下实体及其对应的属性: 1.1 学生实体 - 学生编号:作为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个学生的编号。 - 学生姓名:记录学生的姓名。 - 学生性别:记录学生的性别信息。 - 学生年龄:记录学生的年龄。 - 学生班级:记录学生所属的班级。 1.2 教师实体 - 教师编号:作为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个教师的编号。 - 教师姓名:记录教师的姓名。 - 教师性别:记录教师的性别信息。 - 教师职称:记录教师的职称。 1.3 课程实体 - 课程编号:作为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门课程的编号。 - 课程名称:记录课程的名称。 - 课程学分:记录课程的学分。 - 课程教师:记录课程对应的教师。 1.4 班级实体 - 班级编号:作为主键,用于唯一标识每个班级的编号。 - 班级名称:记录班级的名称。 - 班级人数:记录班级的人数。 1. E-R 图向关系模式的转换 在完成实体及属性的 E-R 图描述后,我们进行了关系模式的转换。根据上述实体及其对应的属性,我们得到了以下关系模式: 1.1 学生关系模式 - 学生(学生编号, 学生姓名, 学生性别, 学生年龄, 学生班级) - 主键:学生编号 1.2 教师关系模式 - 教师(教师编号, 教师姓名, 教师性别, 教师职称) - 主键:教师编号 1.3 课程关系模式 - 课程(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课程教师) - 主键:课程编号 - 外键:课程教师,参考教师关系模式的教师编号 1.4 班级关系模式 - 班级(班级编号, 班级名称, 班级人数) - 主键:班级编号 2. 关系模式优化 在设计关系模式后,我们进行了关系模式的优化。首先,我们通过合理选择主键和外键,确保数据完整性。其次,我们进行了范式分析,将各个关系模式调整至第三范式。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数据冗余,并提高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查询操作的执行效率。 总结: 通过本次数据库设计实验,我们成功完成了实体及属性的 E-R 图描述和关系模式的转换。我们根据实体的特点和关系的关联性,合理选择了主键和外键,并进行了关系模式的优化。通过这个数据库设计,我们可以方便地管理学校的课程信息,并实现相关的查询操作。这对于学校的教务工作和学生的选课过程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相信这次实验的经验将对我们今后的数据库开发工作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