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中的争用窗口与退避算法

需积分: 50 6 下载量 2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2 收藏 19.99MB PPT 举报
"争用窗口-计算机网络课件(配套韩立刚老师课程)(1)" 是一份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课件,重点讲述了争用窗口的概念及其在802.11标准中的应用,同时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其在信息时代的作用、因特网的概述、以及计算机网络的类别、性能、体系结构等内容。 争用窗口是无线局域网(WLAN)中解决多台设备同时竞争信道使用权的一种机制。当信道从忙碌状态转变为空闲时,所有想要发送数据帧的设备不仅需要等待一个DIFS(分布式间隔服务)的时间间隔,还需要进入争用窗口并应用随机退避算法。这个算法旨在减少碰撞的可能性,通过让每个设备以一定的概率延迟传输,使得在同一时刻多台设备同时发送数据的概率减小。 802.11标准,通常指的是Wi-Fi标准,它采用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该算法的工作原理是:每个设备在检测到信道空闲后,会随机选择一个0到2^n-1之间的数(n是重传次数的指数),然后等待这个数值指定的时隙数,如果在等待期间信道一直保持空闲,设备就会尝试传输数据。每次重传失败,n值都会增加,导致更大的退避窗口,这样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设备会越来越耐心,从而降低连续碰撞的概率。 课件还概述了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指出网络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在教育、科研、商业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特网的发展经历了从科研网络到全球商业网络的转变,成为继电话网络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网络,对人类通信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课件还介绍了因特网的组成部分,包括边缘部分(用户设备和应用程序)和核心部分(路由器和交换机)。计算机网络被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等,每种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性能特征。网络性能指标如带宽、延迟、吞吐量等被提及,同时也强调了非性能特征如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体系结构方面,课件讲解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以及协议和服务的概念。五层协议模型和TCP/IP的四层或五层模型作为典型示例被讨论,强调了协议在不同层次间提供服务的角色,以及服务访问点(SAP)的概念,它定义了协议间的交互点。 这份课件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特别是争用窗口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是深入理解网络通信机制和因特网运作原理的宝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