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M在干旱区河网模拟中的尺度效应——柴达木盆地案例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397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06年由许宝荣、杨太保和邹松兵在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的,主要探讨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干旱区河网系统模拟中尺度影响的问题,以柴达木盆地为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用了1:250000和1:100000两种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来构建DEM,并通过比较不同格网尺度(250m, 100m, 50m)下的河网系统模拟结果,发现随着格网尺度增大,河网系统变得更加密集。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计算阈值对河网结构的影响,并提出选取全流域累积矩阵平均值作为计算阈值能获得更好的图形效果。" 文章深入研究了基于DEM的干旱区河网系统模拟,首先介绍了柴达木盆地的基本地理特征,这是一个位于中国西北部的大型内陆盆地,地貌类型多样,河流主要由高山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属于向心式分布。为了进行研究,作者收集了1:25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数据,使用R2V环境进行半自动矢量化处理,以获取等高线信息用于构建DEM。 在构建DEM的过程中,研究者选择了样条插值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将等高线转换为连续的表面模型。然后,他们探讨了水流方向矩阵计算中的格网尺度效应,指出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格网大小对河网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比250m、100m和50m三种不同分辨率的格网数据,发现格网越大,模拟的河网系统密度越高。 接着,论文探讨了计算河流网络的阈值选择,通过比较阈值800、1200和1600对河网结构的影响,得出结论:选取全流域累积矩阵的平均值作为计算阈值,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和美观的河网图形。最后,作者将数字模拟结果与人工描绘的河网结构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基于地貌单元的研究来优化河网系统的模拟。 这篇论文为干旱区河网系统的模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强调了格网尺度和阈值选择在DEM河网模拟中的关键作用,并为未来类似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