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2.6.35内核编译配置实践:ARM嵌入式系统

3星 · 超过75%的资源 需积分: 10 53 下载量 32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28 收藏 42KB PDF 举报
"Linux-2.6.35内核的编译和配置是嵌入式Linux开发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涉及到对内核源码的理解、配置、编译以及驱动程序的添加。在这个实验中,主要目标是了解内核编译的流程和配置选项,并在特定的硬件平台上进行实践。实验环境包括Ubuntu 10.10发行版、u-boot-2010.03、FS2410平台和arm-none-linux-gnueabi-gcc-4.3.2交叉编译器。" 在进行Linux内核编译和配置时,首先要确保所有必要的工具和软件都已安装和配置好。实验的第一步是解压rootfs.tar.bz2到/source目录,这是为了准备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接着解压内核源码包linux-2.6.35.tar.bz2,并进入内核目录。在这个版本的内核中,我们需要明确指定架构(ARCH=arm)和交叉编译器前缀(CROSS_COMPILE=arm-none-linux-gnueabi-),以便于在ARM平台上编译。 配置内核是关键步骤,通过运行`make menuconfig`命令启动图形化的配置界面。在这里,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内核的特定功能,例如选择ARMEABI编译选项和允许旧ABI二进制文件运行。实验中还涉及到添加一个新的驱动,即2410GPIO_TEST驱动。这需要将驱动源文件2410GPIO_TEST_drv.c复制到内核源码的drivers/char目录下。 为了使新驱动能够在配置过程中被识别,需要更新drivers/char目录下的Kconfig文件,添加对应的配置项。同时,在drivers/char/Makefile中,也要相应地修改,使编译系统在配置了新驱动时能够正确构建。 最后,内核的编译通常有两种方式:动态编译和静态编译。动态编译生成的内核体积较小,但依赖外部库;静态编译则将所有依赖都包含在内核中,体积较大但不需要额外的库支持。实验中提到的是静态编译,通过在配置时选中所需驱动,然后保存退出,再执行`make`命令来编译内核。编译完成后,可以得到适合FS2410平台的定制化Linux内核。 这个实验涵盖了Linux内核编译的基本流程,包括源码管理、环境设置、配置选项的选择、驱动程序的添加和编译过程。这对于理解和掌握Linux内核定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