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与冯诺依曼结构

需积分: 0 0 下载量 7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2 收藏 1.22MB PPT 举报
"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结构-微型计算机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了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以及微型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冯•诺依曼结构是现代计算机设计的基础,它包括了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这一结构提出程序和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由控制器按照指令顺序执行,形成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在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电子管计算机,到晶体管计算机,再到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显著特征是微处理器的进步: 1. 第一代微型计算机(1971-1973年):4位和8位微处理器,如Intel的4004和8008。 2. 第二代(1973-1977年):8位微处理器,如Intel 8080、Motorola MC6800和Zilog Z80。 3. 第三代(1978-1984年):16位微处理器,如Intel 8086、80286,以及Motorola的MC68000系列。 4. 第四代(1985-1989年):32位微处理器,如Intel 80386、80486。 5. 第五代(1993-1995年):32位Pentium微处理器。 6. 第六代(1995年以后):64位微处理器,如Intel的奔腾系列和后来的酷睿2等。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主要包括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性能价格比高,可靠性强,适应性广泛。其分类可以依据CPU字长(如4位、8位、16位、32位、64位机)、组装形式(微型计算机、单板机、单片机)以及用途(个人计算机等)进行划分。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通常包括微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总线系统。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指令;内存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输入输出设备则用于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总线技术则提供了系统内部各组件间的信息传输路径。 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硬件能够理解和执行的命令集合,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则是利用这些指令来编写程序的方式。此外,微机的存储系统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I/O接口和总线技术是连接外部设备和计算机内部的关键,中断技术则允许计算机在执行任务时处理突发事件。 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微型计算机的原理,对于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科学至关重要,因为它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