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与运输层协议:逻辑通信解析

需积分: 50 5 下载量 1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0 收藏 19.99MB PPT 举报
"运输层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了逻辑通信-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领域,运输层是网络协议栈中的关键一层,其主要任务是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逻辑通信。这一层的协议确保了数据在不同主机间的可靠传输,允许不同设备上的应用程序能够有效地交流信息。标题中的"运输层为相互通信的应用进程提供了逻辑通信"指的就是这个概念。 运输层有两个主要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TCP 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确保数据的顺序传输和错误校验,适合对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如网页浏览、电子邮件和文件传输。而 UDP 是一种无连接的服务,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到达或可靠性,但具有较低的延迟,适用于实时应用,如视频会议和在线游戏。 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通信涉及到应用进程的交互,这些进程通过端口号来标识,端口是一个16位的数字,用于区分同一主机上的多个并发连接。例如,HTTP协议通常使用端口号80,而HTTPS使用443。当数据从一个主机的某个应用进程发送到另一个主机的对应进程时,运输层会负责封装数据,并附加上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信息,以便在网络中正确地路由和交付数据。 IP协议在互联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位于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IP协议处理的是主机之间的通信,而运输层则关注于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在IP协议之上,TCP和UDP协议提供了更高层次的通信服务。 因特网的概述涵盖了其历史、发展、标准化工作以及在中国的普及。从教育科研网络发展成全球规模的商业网络,因特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连通性和资源共享两大核心功能。连通性使得全球用户可以相互交流,仿佛他们的计算机直接相连,而资源共享则允许信息、软件和硬件的广泛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包括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等,每种类型的网络有不同的覆盖范围和性能特点。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带宽、延迟、吞吐量和丢包率等,而非性能特征可能涉及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兼容性等。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遵循分层模型,如OSI七层模型或TCP/IP四层模型(或五层模型,将应用层分为应用层和服务访问点)。分层设计有助于简化复杂性,定义明确的接口,并促进标准化。TCP/IP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每个层次都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协议。 运输层是实现应用进程间逻辑通信的关键,它与IP协议协同工作,构建了现代网络通信的基础,使得全球用户能够在因特网上进行高效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