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政策研究:相关系数算法在最低收购价决策中的应用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1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04 收藏 937KB PDF 举报
"该文档主要探讨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这一政策的效应。通过Spearman相关检验法和偏最小二乘回归,研究了农业劳动力人口、农民受教育程度、城乡收入差距等11个因素与粮食种植的关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和混合线性模型来评估政策效果。此外,还构建了粮食供需及价格联动模型以预测未来价格。" 本文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粮食政策分析:针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研究其对粮食种植面积的直接影响,旨在了解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粮食安全。 2. Spearman相关检验:这是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用于检验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秩相关的线性关系。在文中,此方法用于分析11个候选因素与粮食种植面积之间的关系。 3. 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在农业经济学中,PLSR被用来处理多重共线性问题,建立了影响小麦和水稻种植面积的模型,以揭示各因素的贡献度。 4. 主成分分析(PCA):作为数据降维的技术,PCA被用来减少影响因素的维度,便于模型构建。文中通过PCA选取合适数量的主成分,用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建立。 5. 混合线性模型(HLM):结合固定效应(最低收购价政策)和随机效应(主成分),该模型用于评估政策在不同地区的执行效果,如水稻在黑龙江和湖南的种植变化。 6. 供需理论:基础经济学概念,用于构建粮食的供给模型、需求模型和价格模型,理解市场动态。 7. 广义矩估计(GMM):在R软件中应用GMM对粮食供需及价格联动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用于预测未来的粮食价格。 8. 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如ARIMA模型,作为对比,用于预测粮食价格,评估GMM模型的预测性能。 这些知识点在农业经济政策分析、统计建模和预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政策制定者理解粮食市场的复杂性并作出决策。通过数学建模,研究者可以量化政策效果,为优化粮食生产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