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演进:从层次到对象标识符

需积分: 10 0 下载量 13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559KB PPT 举报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包括对象标识符在数据库中的作用、数据库技术的历史演变,以及面向对象技术如何与数据库技术结合" 在数据库技术中,对象标识符(Object Identifier)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对象,如表、视图、索引等,通过对象标识符被唯一地识别。这些标识符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在创建对象时自动分配的,不同于文件系统中的文件名,也不同于关系数据库中的主键。对象标识符确保了在整个对象的生命周期内,无论对象的状态如何变化,它都能保持不变,从而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式来跟踪和管理数据库中的各个组件。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层次数据库最初出现,主要用于模拟具有清晰层次关系的实体,如公司组织结构。这种模型中,每个记录除了根节点外都有一个唯一的双亲,形成了树状结构。IBM的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层次数据库的一个著名实例。 随后,网状数据库应运而生,以适应更复杂的非层次关系,如交通网络。网状模型允许每个记录有多个父记录,形成了一种更灵活的图结构。CODASYL(Common Data System Language)是网状数据模型的典型代表。 关系数据库模型的出现进一步简化了数据存储和管理,它基于集合论,将所有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表示为二维表格,即关系。关系数据库由多个表组成,每个表代表一个特定的关系。这一模型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就是针对关系数据库设计的语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代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出现了,以应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多媒体数据库、办公信息系统(OIS)和超文本数据库等新领域的挑战。关系模型在处理复杂的数据结构和对象关系时显得力不从心,于是面向对象技术开始与数据库技术结合。面向对象编程(OOP)提供了类、对象和继承等概念,能够更好地表示和管理现实世界中的复杂实体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满足了新应用领域的需求。 面向对象数据库(Object-Relational Databases, ORDBMS)和对象数据库(Object-Oriented Databases, OODBMS)应运而生,它们支持直接存储和操作对象,允许嵌套对象、多态性和继承等特性。这种融合使得数据库系统能够更好地支持软件工程、多媒体信息管理和复杂系统的设计。 对象标识符在数据库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数据库技术从早期的层次、网状模型发展到关系模型,再到面向对象技术的集成,展现了其不断演进和适应新需求的能力。未来,数据库技术将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处理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