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与GIS技术揭示黄土高原泾河小流域植被严重退化

需积分: 10 1 下载量 15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104KB PDF 举报
"基于遥感和GIS的黄土高原小流域植被退化研究* (2005年),由索安宁、周睿、洪军和葛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发表。该研究运用遥感与GIS技术分析了黄土高原泾河小流域的植被覆盖情况,探讨了植被退化状况和生态恢复的可能性。结果显示,流域内植被退化程度严重,60.06%的上中游宜林区和39.94%的中下游宜灌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部分区域甚至被开垦为农田。" 这篇论文深入探讨了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退化问题,这是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研究者首先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了泾河小流域的植被覆盖数据,通过GIS进行处理和分析,构建了潜在植被覆盖分布图。此图基于各种生境条件下最好的自然植被覆盖状态,揭示了流域植被的实际状态与其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 研究发现,泾河小流域60.06%的上中游地区,原本适宜森林和疏林生长的区域,已有66.93%的面积退化成其他植被类型。同时,39.94%的中下游宜灌草地区,150250hm²的土地退化为稀疏荒草地,另有79500hm²的各类植被被开垦为农业用地。这表明,流域内的植被退化问题不仅限于森林,还包括灌木和草地,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 论文指出,植被退化导致的水土流失、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失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人员使用遥感和GIS技术评估植被退化的程度,为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他们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策略,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恢复黄土高原小流域的植被,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水土流失,并促进区域生态平衡的恢复。 此研究对于理解和解决黄土高原乃至全球的植被退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持和恢复策略建议。通过遥感和GIS的结合应用,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植被变化,还能为未来长期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持续的监测手段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