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VM基础与最佳实践:new vs create()及build_phase解析
需积分: 5 10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327KB PDF 举报
"这篇分享主要涉及UVM的基础知识,包括组件的创建方式、UVM工厂机制、配置数据库的使用以及组件构建阶段的处理。作者强调了使用`create()`方法的重要性,并提醒避免在`build_phase`中直接调用`super.build_phase()`以优化性能。此外,还提出了关于子类如何继承父类在`build_phase`中设置的变量的问题。"
在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中,组件(Component)的创建有两种主要方式:通过`new()`函数和`create()`方法。`new()`是SystemVerilog的基本构造函数,用于初始化一个新的对象实例。然而,在UVM中,`create()`方法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因为它允许通过工厂(Factory)机制来覆盖组件类型,这使得在运行时可以动态地改变组件的类型。因此,当我们需要利用UVM的工厂功能,例如在配置阶段替换组件时,必须使用`create()`来创建组件。
`build_phase`是UVM组件生命周期中的一个关键阶段,用于构建组件实例并建立它们之间的连接。在这个阶段,通常会通过`create()`创建子组件。然而,直接调用`super.build_phase(phase)`可能导致不必要的配置数据库(config_db)检索,这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开销并隐藏实际的配置代码,不利于理解和调试。因此,建议避免在子类的`build_phase`中直接调用父类的`build_phase()`,而是应该显式地处理需要的配置和获取(get)操作。
关于配置数据库(config_db),它是UVM中用于在组件之间传递配置信息的关键工具。当组件进入`build_phase`时,它会自动尝试获取之前设置到它身上的属性。如果子类没有调用`super.build_phase()`,那么它不会自动获取父类在`build_phase`中设置的变量。为了确保子类能够获取这些变量,需要显式地调用`super.build_phase()`。这样,子类不仅能够继承父类的结构,还能获取到父类在构建阶段设置的值,如代码3所示。
理解UVM的`create()`与`new()`的区别,以及正确处理`build_phase`中的配置行为,是构建高效、可维护的UVM验证环境的基础。在设计UVM组件时,应优先考虑使用`create()`来创建组件,并谨慎处理配置数据库的交互,以优化性能并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2023-08-10 上传
155 浏览量
114 浏览量
2019-07-17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