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

需积分: 0 1 下载量 6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24 收藏 2.13MB PPT 举报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课件"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学目标的设计是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基本认知,提升他们的实践技能,并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知识目标: 1.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学生需要理解计算机如何接收、处理和输出信息,这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这个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输入—处理—输出”,即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输入信息,由计算机内部进行处理,最后通过显示器等设备输出结果。 2. 开关机的正确方法:掌握正确的开机和关机顺序至关重要,以保护计算机硬件不受电冲击,避免可能出现的故障。正确的开机顺序是先开外部设备,再开主机;关机则是先关主机,再关外部设备。此外,重新启动计算机可以通过操作系统菜单或主机上的“RESET”键实现。 3. 计算机的主要部件及其作用:了解计算机的硬件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主机内部包含CPU(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它们协同工作,执行各种计算和数据存储任务。 能力目标: 1. 探究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自行探索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培养他们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想象力:在理解计算机基本结构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设想计算机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可能性。 情感目标: 1. 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计算机的奥秘,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2. 积极态度: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不仅是工具,也是解决问题的伙伴,培养他们对科技的尊重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的开关机操作:这是一个基础但重要的实践技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以确保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理解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的组成,认识到硬件是计算机的基础,而软件赋予了硬件功能,使计算机具备实用性。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活动,如通过谜语引入主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计算机的工作流程,观察启动过程的变化,从而加深对计算机的理解。同时,讲解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多样性。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提高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为未来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