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串口程序开发指南与常用设备操作

需积分: 3 9 下载量 3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28 收藏 112KB DOC 举报
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在Linux环境下进行串口程序开发的过程和技术要点。串口,特别是RS-232-C接口,作为一种传统但仍然重要的通讯方式,由于其简单易用和成本效益,在很多场合被广泛应用。RS-232-C定义了明确的电气特性,包括信号线、脚针功能以及传输距离限制。 在Linux系统中,串口设备通常作为设备文件存在于/dev目录下,例如/dev/ttyS0代表串口0,/dev/ttyS1代表串口1。进行串口编程时,开发者需要了解如何通过标准库函数来操作这些设备,如`<stdio.h>`(提供基本的输入输出功能),`<fcntl.h>`(文件控制,处理I/O操作),`<unistd.h>`(Linux标准函数集),`<sys/ioctl.h>`(系统调用接口),`<termios.h>`(POSIX终端控制,用于设置串口属性),以及`<sys/time.h>`和`<sys/types.h>`(时间管理和类型定义)。 首先,开发者需要通过参数获取要使用的串口设备,如通过命令行参数指定设备路径。在这个例子中,`device`变量被初始化为默认的 UART0(/dev/tts/0),如果用户提供了 `-d` 参数后跟设备名称,程序会动态更新设备路径。 打开串口设备时,使用`open()`函数以读写模式(O_RDWR)尝试打开设备。如果设备打开失败,程序会输出错误消息并返回-1。值得注意的是,文档指出串口1(/dev/tts/1)通常是被PC或其他硬件占用的,因此不建议在此处使用。 接下来,串口编程会涉及一系列与`termios.h`相关的函数,如`tcgetattr()`和`tcsetattr()`用于获取或设置串口的控制属性,如波特率、数据位数、停止位和校验位等。此外,`ioctl()`函数用于执行特定的设备操作,如发送和接收数据、控制流控制等。 在实际编程过程中,开发者还需要注意同步问题,如使用`select()`或`poll()`函数等待串口事件的发生,以及处理可能出现的错误,如溢出、断开连接等。编写串口程序时,还需要考虑多线程或者异步处理,以提高程序的并发性和响应速度。 总结来说,Linux下的串口程序开发涉及硬件设备的管理、文件操作、控制协议理解和高级函数的运用。开发者需要熟悉Linux内核提供的串口驱动模型,结合相应的API进行高效、稳定的串口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