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叉河道捕捞动力学模型:公共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分析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1.64M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是2012年由顾恩国、廖容云、范致鉴和梁艳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自然科学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研究主题是公共渔业资源在分叉河道捕捞的动力学模型分析,探讨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条件和资源储量对再生能力的影响。" 该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公共渔业资源在分叉河流中的动态捕捞行为。在假设渔业资源按比例分配到两条支流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一个双个体竞争捕捞资源的动态模型。这个模型可以用来模拟两个捕捞者如何在共享资源的同时相互影响,以及这种竞争如何影响资源的可持续性。 非线性动力学方法被应用于分析模型中的平衡态,这是理解系统长期行为的关键。正平衡态表示一种稳定状态,其中资源的捕捞和再生达到平衡,使得资源量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研究的重点在于确定这样的正平衡态是否存在,并且它是稳定的,这意味着即使有扰动,系统也会自我调整回到这个平衡状态。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渔业资源的当前储量对资源再生能力的影响,即在何种储量范围内,资源能够持续再生而不枯竭。这涉及到倍周期分叉的概念,这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中的现象,当系统参数改变时,可能产生新的稳定平衡状态或周期解。通过研究这些分叉,可以预测资源管理策略如何影响系统的长期动态。 关键词包括Nash均衡(一种博弈论概念,指双方在考虑对方策略后选择的最佳策略组合)、分配比例(资源在支流间的分配规则)、正平衡态的存在性和稳定性(系统稳定性的关键特征)、倍周期分叉(非线性动力学中的关键现象)以及可行吸引域(系统可能达到的稳定状态的集合)。 该研究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用于理解和管理公共渔业资源在分叉河流中的捕捞行为,对于制定可持续的渔业政策和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通过非线性动力学的工具,研究者揭示了资源管理策略如何影响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稳定性,为实际的渔业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