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帧结构详解:非破坏性仲裁与灵活通信

需积分: 50 29 下载量 7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4 收藏 1.05MB PPT 举报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串行通信协议,最初由德国博世公司于1986年开发,主要用于现代汽车内部测量控制部件的数据交换,现已成为ISO国际标准ISO11898。CAN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灵活性、非破坏性总线仲裁、实时性和可靠性。 CAN帧结构由7个关键部分构成:1)帧起始位,用于标记数据帧的开始;2)仲裁场,用于节点间竞争总线使用权;3)控制场,包含同步段、远程帧标识符和数据段起始位;4)数据场,可以传输0到8个字节的数据,对于CAN2.0A最多29位,CAN2.0B可扩展至11位;5)CRC场,进行循环冗余校验,确保数据传输的准确性;6)应答场,接收节点确认收到数据帧;7)帧结束,由7个隐藏位组成,确认帧的结束。 CAN网络的节点设计上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所有节点都可主动发送数据,提高了通信效率。通过非破坏性仲裁机制,节点根据优先级决定是否中断传输,这样可以在保证实时性的同时避免总线冲突。CAN支持多种数据传输方式,如点对点、多点广播,无需复杂的调度机制。 CAN的最大通信距离取决于速率,最远可达10公里(速率5kbps以下),速率最高可达1Mbps但通信距离较短,约40米。理论上,一个CAN总线可以连接多达110个节点,但实际应用中受限于总线驱动电路。报文标识符是区分不同消息的关键,CAN2.0A有2032种,而CAN2.0B扩展后几乎无限。 CAN的另一个显著优点是其短帧结构和低错误率,每个节点都有错误检测、校正和自我修复能力,能有效防止干扰。在出现严重错误时,CAN节点会自动关闭输出,以保护其他节点免受影响。此外,CAN支持多种通信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光纤,提供了灵活的布线选项。在电源管理方面,CAN器件可进入休眠模式,降低功耗,且能在总线激活或系统内部条件改变时自动唤醒。 CAN通信模型分为数据链路层,其中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负责管理和组织数据的传输。这一层的管理使得CAN协议能够在复杂网络环境中高效工作,确保数据的可靠传递。 CAN通信技术凭借其灵活性、实时性、可靠性以及能源效率,在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交通控制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