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与管理程序阶段

需积分: 42 51 下载量 17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9 收藏 2.71MB PDF 举报
"《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是由孙钟秀主编,费翔林、骆斌、谢立参编的一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深入浅出地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现代操作系统的最新发展,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心原理。该书在1992年曾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并在后续版本中不断更新以适应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书中以Windows 2000/XP和UNIX类系统(如SVR4、Solaris、Linux)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和设计实现。"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从早期的人工操作阶段和管理程序阶段来探讨。在人工操作阶段,程序员通过手工方式直接控制计算机硬件,使用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通过穿孔卡片或纸带来输入和输出数据。这一阶段的缺点包括资源利用率低、人工干预多、计算时间长,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这些问题愈发明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出现了管理程序阶段,即早期的批处理系统。批处理引入了作业控制语言,允许用户提交一批作业,由系统自动执行,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计算机的资源利用率。然而,批处理系统依然存在响应时间长、无法交互等问题。 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进入了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阶段,允许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计算机,提供了交互式操作环境。操作系统的核心功能,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设备管理等逐渐完善,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抽象的、用户友好的界面。 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如Windows和UNIX类系统,不仅实现了多任务、多用户并发执行,还引入了虚拟内存、网络支持、安全机制等特性。例如,Windows 2000/XP提供了图形化的用户界面和强大的应用程序支持,而UNIX系统以其稳定性和灵活性成为服务器领域的首选。 操作系统教程会详细讲解这些概念,包括进程调度、同步与通信、内存管理和I/O操作等,通过实例分析和实践实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操作系统知识体系,为未来在计算机行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