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类与对象封装详解:属性与方法实践

需积分: 15 8 下载量 50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7 1 收藏 724KB PPTX 举报
本资源是一份关于类与对象的PPT,主要讲解了面向对象编程中的核心概念,包括类与对象的定义、关系以及封装的重要性。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类与对象的相关概念: 1. 类与对象: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类是一种抽象的数据类型,它定义了一组属性(数据)和行为(方法)。对象是类的具体实例,是类的实体,它可以拥有类定义的属性值和执行类中的方法。 2. 属性封装:这是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特性之一。封装意味着将数据(属性)和操作数据的方法(方法)组合在一起,将内部实现细节隐藏起来,只通过公共接口(如setter和getter方法)对外提供访问。这样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避免直接修改,同时提供了灵活性和扩展性。 - **属性**:在Java中,属性可以被声明为`public`(全局可见)、`private`(仅在类内部可见)或`protected`(在同一包内可见)。`private`属性通常与`getter`和`setter`方法一起使用,例如`getName()`和`setName()`方法,允许外部代码获取或设置属性值。 - **构造方法**:构造方法是特殊的方法,用于初始化新创建的对象。`Teacher1`和`Teacher2`类都包含了构造方法,用于指定初始属性值。 - **方法重载**:多个同名但参数列表不同的方法称为方法重载,这允许在同一个类中定义多个具有相同名称但功能不同的方法。在`Teacher2`类中,`getName()`和`setName()`方法体现了方法重载的概念。 - **`this`关键字**:`this`关键字用于引用当前对象自身,特别是在构造方法中,可以用来区分实例变量和局部变量,如`this.name = name;`确保正确地设置实例属性。 - **静态成员**:与类关联而不是与对象关联的成员称为静态成员,如静态方法和静态变量。在`Teacher3`类中,没有明确提及静态成员,但它们可以在类级别上使用。 - **对象间的关系**:通过继承、封装和消息传递,对象之间可以建立复杂的关系,如父类子类关系、依赖关系等。`Teacher1`和`Teacher2`之间的差异展示了继承和封装的不同方式。 最后,通过实例`Teacher1Test`展示了如何创建对象、初始化属性以及使用封装机制。整个讲解重点在于理解类与对象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封装来组织和管理代码,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