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蔚敏数据结构:串的块链式存储及其类型定义详解

需积分: 9 4 下载量 14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9 收藏 3.82MB PPT 举报
串的块链式存储是一种高效的数据结构方法,用于处理大量字符串数据。在严蔚敏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教材中,对这种存储方式有详细的介绍。块链式存储的类型定义主要包括块结点(BNODE)的结构,其中定义了一个固定大小的字符数组data,用于存储字符串的字符,以及一个指向下一个块的指针next。这里,`#define BLOCK_SIZE 4` 定义了每个块的容量,每个结点可以存储最多四个字符。 图4-1展示了串的块链式存储结构,它将连续的数据分块存储,通过next指针链接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利用内存空间,减少频繁的内存分配和释放,提高存储效率。当处理的字符串长度超过单个块的大小时,会自动进行块的扩展。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需要频繁读写且数据分布不均匀的场景,例如电话簿或磁盘目录文件系统,其中数据量大且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块链式存储的设计涉及到数据结构中的几个关键概念。首先,它体现了数据的组织结构,通过一对一的线性关系(如电话号码薄中的名字和电话号码对应)或层次结构(如磁盘目录的子目录和文件结构)来表示信息。其次,这种存储方式考虑了数据的存储效率和操作效率,如查找和插入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通常优于顺序存储,因为它们可以在多个块之间跳跃,而不是逐个字符检查。 编写处理这类数据的程序时,需要考虑以下步骤: 1. 数据抽象:确定问题的核心数据结构,如电话号码薄的结构,每个元素包含姓名和电话号码。 2. 数据量分析:理解数据的规模和可能的操作(如查询特定名字对应的电话号码),这决定了块的大小和整体设计。 3. 数据存储:设计块链式结构,确保数据在内存中的有效布局,同时考虑到指针的维护和更新。 4. 数据操作:实现查询、插入和删除等操作,优化算法以适应块链结构。 5. 程序性能评估:评估算法的效率,包括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确保程序的性能良好。 串的块链式存储是数据结构课程中关于高效数据组织和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在实际问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需要处理大量数据和优化存储性能的场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