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桩荷载传递规律分析:位移模式与有效桩长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2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8 收藏 661KB PDF 举报
"采用位移模式的柔性桩单桩荷载传递规律分析 (2012年)" 这篇2012年的论文主要探讨了柔性桩单桩荷载传递的理论分析,作者通过结合桩土的位移协调条件、改进的李海芳位移模式以及有效桩长的定义,深入研究了桩侧摩阻力在桩顶达到最大时的荷载传递规律。柔性桩是指在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较大变形的桩,其荷载传递特性与刚性桩有所不同,对于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中提到,作者得到了柔性桩的桩身应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有效桩长的计算表达式。有效桩长是决定桩承载能力的关键因素,它反映了桩的实际工作长度。研究表明,桩身应力和桩侧摩阻力在桩顶达到最大值,并沿桩长方向呈现出与试验结果相吻合的分布形态。此外,论文中所计算的有效桩长与实际试验值非常接近,相较于段继伟提出的建议取值略大,这为实际工程中的设计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依据。 论文回顾了过去的研究,如叶观宝和段继伟对柔性桩复合地基中桩的荷载传递规律的早期研究,以及陈善雄、吴雄志、郭忠贤等人对桩身应力、位移和荷载传递函数的理论分析。李海芳、COOKE、舒翔等学者则分别讨论了桩身荷载传递和沉降问题。尽管这些研究为理解柔性桩的特性奠定了基础,但针对桩身应力、摩阻力和有效桩长的计算方法仍存在争议。 论文采用了李海芳的位移模式,将其应用于单桩荷载传递分析,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有助于解决现有争议并提供更精确的计算工具。通过对柔性桩的理论分析,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柔性桩理论,也为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分析提供了更为准确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总结来说,这篇论文在柔性桩的荷载传递规律方面做出了贡献,通过对桩侧摩阻力、桩身应力和有效桩长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为岩土工程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