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表操作实现:插入、删除、查找与遍历

5星 · 超过95%的资源 需积分: 10 8 下载量 1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15 1 收藏 2KB TXT 举报
"这篇代码实现了一个模板类`SeqList`,用于表示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并提供了插入、删除、查找、获取指定位置元素以及遍历输出所有元素的功能。顺序表的最大长度设定为20,元素类型为整数,且顺序表的索引从1开始。" 本文档详细描述了基于C++实现的顺序表数据结构及其操作方法。顺序表是一种常见的线性数据结构,其特点是元素按线性顺序存储,可以直接访问任一位置的元素,通常以数组的形式存在。 1. **顺序表的定义**: `SeqList`模板类包含了数据成员`T data[MaxSize]`,一个整型数组,用于存储元素,以及一个整型变量`length`,表示当前顺序表中的元素数量。模板参数`T`允许存储任意类型的元素(在这里是整数)。 2. **构造函数**: - 默认构造函数`SeqList()`初始化长度为0。 - 带参数的构造函数`SeqList(T a[], int n)`接受一个整数数组和其大小,将数组元素复制到顺序表中并设置长度。 3. **基本操作**: - `Insert(int i, T x)`函数在位置`i`之前插入元素`x`。它会检查是否超过最大容量,以及插入位置的合法性,然后将后续元素向右移动一位来为新元素腾出空间。 - `Delete(int i)`函数删除位置`i`的元素,并返回被删除的元素值。同样会检查位置的合法性,以及顺序表是否为空。 - `Locate(T x)`函数查找元素`x`,返回其位置,若未找到则返回一个负值。 - `Get(int i)`函数返回位置`i`的元素值,需要确保位置有效。 - `PrintList()`函数遍历顺序表并输出所有元素,用于查看顺序表内容。 - `Length()`函数返回顺序表的当前长度。 4. **异常处理**: 在进行插入、删除和获取元素等操作时,如果输入的索引超出范围或顺序表已满,程序会抛出异常。这通过在函数内部使用字符串常量(如`s1`和`s2`)配合`throws`关键字实现,表示错误信息。 5. **代码实现**: 类的定义和实现都包含在同一个文件中,这是C++中的常见做法,特别是对于小型项目或教学示例。在实际开发中,可能会将接口定义(类声明)和实现分开,以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6. **注意事项**: - 索引从1开始,而非通常数组的0开始,这意味着第一个元素的位置是1,最后一个元素的位置是`length`。 - 顺序表的最大长度为20,当尝试插入新元素导致长度超过这个值时,会抛出异常。 - 对于所有涉及索引的操作,都需要检查索引的有效性,避免越界访问数组。 7. **使用示例**: 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命令,调用上述方法对顺序表进行操作。例如,输入插入命令、删除命令、查找命令等,实现动态管理顺序表。 通过这个实现,我们可以理解顺序表的基本操作及其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对于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实践案例,有助于加深对线性表概念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