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与模糊评价的可重构制造系统评价模型

需积分: 5 0 下载量 137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56KB PDF 举报
"苑明海、李东波、于敏建和周开俊四位作者在2007年的《中国机械工程》第18卷第17期刊发了一篇名为‘可重构制造系统评价体系研究’的论文。该研究针对当前可重构制造系统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基于可重构制造系统的特性和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体系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评价模型,并深入剖析了各个评价指标的含义。同时,利用信息熵确定了各个指标的客观权重,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这些指标进行评估。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了评价对象与最优参考值之间的优良隶属度,从而建立了一套评价准则。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的研究关键词包括:可重构制造系统、信息熵、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 这篇论文探讨的核心知识点包括: 1. 可重构制造系统:这是一种灵活且适应性强的制造系统,能够快速调整生产线以适应产品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 评价体系模型:该研究提出了一个更全面的评价模型,旨在解决现有评价体系的局限性,确保更准确地评估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 3. 层次分析法(AHP):这是一种多准则决策分析工具,用于处理复杂的问题,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和子目标,便于比较和权衡。 4. 信息熵:信息熵被用来计算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它是一种衡量信息不确定性的方法,在此背景下用于确定不同指标的重要性。 5.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面临模糊或不确定信息时,模糊综合评判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帮助处理非精确数据,对多个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6. 最小二乘原理:该方法用于估计模型参数,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来确定评价对象与最优状态的匹配程度。 7. 实例验证: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者验证了所提方法在实践中确实可行,能有效评估可重构制造系统的性能。 这篇文章对于理解和优化可重构制造系统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工业工程和制造领域的应用中,为提高系统的设计和运营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