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比雪夫阵列设计:低副瓣、优化主瓣与单元激励控制
需积分: 50 133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3
收藏 5KB TXT 举报
切比雪夫低副瓣阵列综合是无线通信和信号处理中的一种关键技术,特别是在天线设计中,它涉及到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优化。该MATLAB代码片段主要实现了设计一个具有特定属性的切比雪夫阵列,用于减少电磁辐射中的副瓣干扰,提高阵列的方向性性能。
1. **等副瓣电平**:
切比雪夫阵列的一个核心目标是控制等副瓣电平,即在主瓣周围副瓣的强度保持相对均匀,这有助于减少信号泄露,提高接收信号的纯净度。通过调整阵列结构和参数,如单元数、间距和系数矩阵,可以实现不同副瓣电平的控制,如这里设定的主副瓣比为26分贝(RdB)。
2. **主瓣最窄与最佳阵列**:
在保持等副瓣电平的前提下,阵列设计的关键在于主瓣宽度。切比雪夫阵列以其特性,能够提供在相同副瓣电平和阵列长度下的主瓣宽度最小化,这意味着它在特定角度下具有更高的定向性和增益,因此被视作最优阵列结构。
3. **单元数对设计的影响**:
随着单元数(N)的增加,阵列两端单元的激励幅度变化会增大。这可能导致馈电困难,因为更大的单元数意味着更复杂的馈线连接和可能的信号衰减。设计时需要权衡阵列性能与实际制造和馈电的可行性。
4. **代码实现**:
代码中使用了Chebyshev多项式来构建阵列的激励系数矩阵A。Chebyshev多项式Tn(x)与余弦函数有对应关系,这里通过这些系数计算出每个单元的激励强度,以形成切比雪夫滤波特性。矩阵中的元素按照幂次递增排列,反映了单元的激励模式。
5. **参数设置**:
参数如单元间距d(取0.6倍波长)、扫描角度theta0(80度,以弧度表示)和波长lamuda都是关键的设计变量,它们决定了阵列的空间分布和方向性响应。
总结来说,这段MATLAB代码是用于实现切比雪夫低副瓣天线阵列设计的一个实例,它展示了如何通过数学模型和编程技巧来优化天线阵列性能,以适应特定的应用需求,如雷达、通信系统或者无线信号处理中的定向发射和接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设备尺寸、工作频率等因素进行调整和优化。
341 浏览量
5715 浏览量
2022-09-20 上传
2022-09-24 上传
2022-09-20 上传
131 浏览量
2022-09-14 上传
386 浏览量

unique小酒馆
- 粉丝: 18

最新资源
-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培训全攻略
- 西门子PC PPI通讯驱动程序:PLC编程必备
- 安卓源码实现摇一摇更换皮肤功能
- ATT-U304AA3096:解压缩文件操作指南
- C语言经典教程:函数速查与机试指南
- Java Web项目打包工具与方法指南
- Java单词统计工具的实现与应用
- 轻松掌握Json数据格式化工具JsonView
- 掌握Birt报表工具:设计与使用图解指南
- C#实现数字异或加密源码详解
- myEclipse中实现资源文件国际化的新插件
- 刘鹏教授深入解析Hadoop源码及其在云计算的应用
- 实践py:掌握本地化Python仓库管理
- Silverlight 2.0七彩俄罗斯方块游戏源码解析
- 多媒体技术实验与复习指导全解
- Java原生代码实现无数据库图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