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苯尼考半抗原合成及人工抗原偶联的验证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6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1 收藏 242KB PDF 举报
本文主要探讨了氟苯尼考(FFC)人工抗原的制备与鉴定过程,发表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34卷第1期。氟苯尼考是一种氧霉素类抗生素,因其高效的抗菌性能和较低的副作用,在动物养殖业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其残留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开发有效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 作者首先将氟苯尼考进行化学修饰,引入竣基活性基团,以形成具有半抗原结构特征的氟苯尼考半乳糖醛酸酯(FFC-HS)。这是一种关键步骤,因为半抗原是能够引发免疫反应但自身不具有免疫能力的物质,对于后续的抗体生产极为重要。 接着,采用混合酸耦合(MA)法将FFC-H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形成人工抗原BSA-FFC-HS。这种偶联确保了FFC的免疫活性与载体蛋白的稳定性相结合,从而提高了抗原的免疫原性。通过紫外线(UV)光谱和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验证了BSA-FFC-HS的偶联成功,并确认了所得人工抗原的质量和结合度良好。 凝胶电泳作为一种蛋白质分离和鉴定的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BSA-FFC-HS的分子量和纯度,从而评估偶联的效果。关键词包括氟苯尼考、半抗原、人工抗原以及凝胶电泳,这些都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 本文的成果对于开发针对FFC残留的快速、简便且经济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符合国际社会对动物性食品兽药残留监控的严格要求。然而,现有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以及GC-MS等高级检测手段仍存在局限性,如前处理复杂、成本高昂和分析速度慢等,因此,人工抗原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替代方案,为简化检测流程和提高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