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月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卷 第
期
(
)
三峡地区资源环境生态研究
重庆巫山大昌蓝家寨遗址石灰墓灰浆成分分析
郑利平
,
,
武仙竹
,
金普军
,
王运辅
重庆师范大学 科技考古实验室
重庆
西北大学 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西安
摘要
:
古代使用石灰的历史非常悠久
,
人工烧制石灰的历史不 晚于 新 石器 时 代仰 韶 文化 晚 期
。
本研 究 从 重 庆 巫 山 大 昌 蓝
家寨遗址明代石灰墓取样
,
通过
射线 衍 射
、
扫 描 电 镜
/
射 线 能 谱 和 红 外 光 谱 分 析 研 究 发 现
,
该 墓 葬 是 由 古 人 用 生 石
灰
、
糯米浆
、
黄土等
种材料制作出有机
无机混合材料浇 筑 而 成
。
在 该 墓 葬 的 死 者 头 部 还 发 现 了
只 石 灰 枕
,
制 作 工 艺
较为优良
。
上述发现表明
,
在明代三峡地区
,
人们不仅用石灰糯米浆浇筑墓葬
,
而且还用来制作死者的陪葬 用 品
。
古人 在
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
发现了有机
无机材料
———
糯米灰浆的特殊性
。
该材料的物质成分是有 机 物与 无 机物 相 互混 合
,
物质
红外光谱吸收峰存在一定程度的位移
。
该物质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为颗粒状形态
,
而非块状的
、
棱角分明的碳 酸 钙
;
这种 颗
粒状的物质结构经互相匹配
、
互相嵌构
,
具有结构致密
、
受力强 度 大
、
密封 性 能好 等 特点
。
在地 势 险 要 偏 僻 的 三 峡 地 区 发
现的明代这种材料的加工及建筑技术
,
对研究该地区各历史时期的生产技术
、
葬俗等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
重庆巫山
;
蓝家寨遗址
;
石灰墓
;
灰浆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志码
:
文章编号
:
(
)
中国使用石灰且以石灰作为建筑凝胶材料的历史非常悠久
近年来
新石器时代仰 韶
龙山 文 化时 期 遗址
陆续发现有
白灰面
建筑材 料
引起 了 考古 学 家的 广 泛 关 注
陈 瑞 云 采 用 化 学 分 析
差 热 分 析
射 线 衍 射 分
析
电子探针等方法测定了新石器时代大地湾仰韶晚期文化遗址地面
混凝土
中胶结材料
粗集料和细集料 的
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认为
混凝土
是以石灰加黄土配制的胶结材料加粗
细集料配制而成
是一种
三合土
遗址地面
混凝土
表面的饰面是以石灰浆涂刷而成
关于人工烧制石灰的起源问题
众说不一
仇士华采用测定
比度的方法对多处遗址的石灰质材料研究后
认为
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已普遍用烧制石灰建造房屋
也有人认为新石器时代以来直至战国 时 期
白灰 面
是用黄土中的姜石磨成碎面
然后调水制成
为了探明白灰在中国建筑史上的起源
近年 来 有人 又 采用 红 外
光谱分析技术做了进一步的研究
经对陶寺遗址的
白灰面
采样分析确认该材料为人工烧制的石灰
针对目
前关于石灰起源的问题
笔者通过梳理 文 献
认为人工烧制的石灰起源不晚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 化 晚期
到西
周中晚期
建筑遗址中发现石灰已经广泛用于柱基处理
增强地基
屋顶面处理等
东周时期已经使 用 石灰 修 筑
陵墓
而糯米汁作为胶结料引到建筑材料中
最早传说是在秦代修筑万里长城的工程中
糯米灰浆组成的复合
胶凝材料在文献中亦有确切的记载
宋会要
方域九之八载有
乾道六
公元
年
修和州城
其城 壁 表里
各用砖灰五层包砌
糯米粥调灰铺砌城面兼楼稽
雄壮
经久坚固
至少不晚于南 北 朝时 期
以糯 米 灰浆 为 代
表的中国传统灰浆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技术
河南省邓州市的一座南北朝的砖墓
所用胶结材料中就使用了糯
米淀粉类物质
宋
元
明
清的墓葬也广泛采用了糯米灰浆等浇铸成墓室
建于明朝的南京城
便是以条
石为基
上筑夯土
外砌巨砖
以石灰作为胶结料
而在重要部位就是以石灰加糯米汁灌浆
上部用桐油和土拌合
结顶以防雨水
整个工程
坚固特殊
明朝宋应星撰写的
天工开物
对糯米灰浆的组成
制作方法和性能都
有详细记载
灰一分入河砂黄土二分
用糯米
羊桃藤汁和匀
经筑坚固
永不隳坏
名曰三合土
这种加入
收稿日期
:
修回 日期
:
网络 出版时 间
:
:
资助 项目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西北大学
年度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
作者 简介
:
郑利平
女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科技考古学
通讯 作者
:
武仙竹
网络 出版地 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