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实现二维混合高斯分布的EM算法

4星 · 超过85%的资源 需积分: 50 87 下载量 5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1-08 2 收藏 6KB TXT 举报
该资源是关于使用MATLAB实现二维混合高斯分布的期望最大化(EM)算法的一个示例。作者liuweimin在2009年创建了这个代码,目的是演示如何处理由多个高斯分量混合的数据生成模型。 在机器学习和统计推断中,EM算法是一种迭代方法,用于估计概率模型中参数的期望值,特别是当数据存在缺失或者不可观测的部分时。在这个例子中,模型是二维空间中的混合高斯分布,即数据由多个二维高斯分布随机生成并组合而成。 混合高斯分布常用于模式识别和聚类问题,因为它能够描述数据的复杂分布情况,而单个高斯分布可能无法充分捕获数据的多样特性。在这里,代码设置了三个高斯分量(M=3),每个分量有自己的均值(mu_real)和协方差矩阵(cov_real)。均值决定了每个高斯分布的中心位置,而协方差矩阵描述了分布的形状和方向。 代码中定义了一些关键参数,如数据样本总数(N=1500)、收敛阈值(th=1e-3)、最大迭代次数(Nit=200)以及重复运行次数(Nrep=10),以确保找到全局最优解。此外,还设置了一个条件数(cond_num=100)来避免在模拟数据中生成奇异的协方差矩阵,这可能导致计算问题。如果生成的协方差矩阵的条件数大于设定值,代码会重新生成一个新的矩阵。 在实际参数部分(realparam),作者给出了三个高斯分量的具体参数:三个权重(a_real,表示每个分量的概率),三个均值向量(mu_real),以及三个协方差矩阵(cov_real)。每个高斯分量的均值和协方差矩阵定义了分布的位置和形状。 最后,代码可能还包括数据生成、EM算法的执行、结果可视化(通过plot_flag和print_flag控制)等部分,但这些代码在提供的部分内容中未给出。完整的代码将根据这些设定生成数据,并使用EM算法迭代优化模型参数,直至满足收敛条件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通过运行此代码,学习者可以了解EM算法在处理混合高斯模型时的具体步骤和MATLAB实现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