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关系数据库的修改与数据定义操作详解

需积分: 9 2 下载量 94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5 收藏 708KB PPT 举报
本资源主要介绍了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中的基本表修改功能。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的标准语言,由Boyce和Chamberlin于1974年提出并在IBM的System R系统上实现。SQL在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以及视图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数据定义部分: - 基本表的修改:SQL通过ALTER TABLE语句来实现对基本表的修改,它支持添加新列(ADD子句),如例4-2所示,向课程表中增加“学时”字段。这涉及到列名、数据类型以及可能的完整性约束的定义或修改(MODIFY子句)。 - 完整性约束:这些规则包括列级约束,如NOT NULL,UNIQUE等,用于确保数据的正确性。 数据操作部分: - 数据插入(4.5.1):SQL提供INSERT INTO语句用于将新的数据行添加到表中。 - 数据修改(4.5.2):通过UPDATE语句,可以更改现有表中的数据,指定要修改的列和新的值。 - 数据删除(4.5.3):DELETE语句用于从表中移除满足特定条件的行。 视图管理: - 视图定义(4.6.1):视图是虚拟表,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创建,用于简化复杂查询或隐藏底层数据细节。 - 查询视图(4.6.2):用户可以通过SELECT语句对视图进行查询,就像查询实际表一样。 - 更新视图(4.6.3):视图的更新取决于视图的基础,某些情况下允许对视图进行修改,但需遵循一定的规则。 SQL语言的特点: - 一致性:SQL操作遵循ACID(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持久性)原则,确保数据操作的可靠性。 - 标准化:ANSI SQL提供了统一的语法和语义,使得不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兼容性得以提升。 - 灵活性:SQL支持复杂的查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适应多种数据处理需求。 本资源深入讲解了如何使用SQL语言进行基本表的修改,展示了其在数据库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视图来增强数据管理和查询的灵活性。学习者可以通过练习习题三进一步巩固对SQL语言的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