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BIRCH算法:结合DBSCAN的密度聚类研究

需积分: 31 1 下载量 71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9-08 收藏 481KB PDF 举报
"这篇论文研究了基于密度的改进BIRCH聚类算法,旨在解决传统BIRCH算法在处理非球形簇时的不足。通过引入DBSCAN算法的密度可达概念,建立多棵CF树来表示不同的簇,新算法能够准确聚类任意形状的簇并检测噪声点,同时保持与BIRCH算法相当的时间复杂度,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快速聚类。" 在数据挖掘领域,聚类分析是一项关键任务,用于根据数据的内在相似性将数据分组到不同的簇中。传统的BIRCH(平衡迭代缩减树-聚类)算法因其一次扫描的高效性而备受青睐,特别适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然而,BIRCH算法的一个主要缺陷是它依赖于直径来界定簇的边界,这可能导致非球形簇被错误地分割。DBSCAN(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则能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但其效率较低,且不支持动态聚类。 为克服这些局限,论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聚类方法,该方法结合了BIRCH和DBSCAN的优点。首先,算法不再使用BIRCH的原始聚类特征(CF),而是采用核心点信息作为聚类依据。其次,通过构建多棵CF树,每棵树代表一个簇,这允许算法灵活地适应各种形状的簇。每个核心点与其相邻的核心点组合成一棵CF树,形成一个子簇,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捕捉簇的密度和形状信息。 新算法的核心在于引入了密度的概念,这来源于DBSCAN算法。通过考虑簇的密度可达性,算法能够识别和连接密集区域,形成任意形状的簇。同时,由于这个改进,算法能够在处理大规模数据集时保持与BIRCH算法相当的时间复杂度,O(N)的时间复杂度使得算法在处理大量数据时仍能保持高效。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有效地进行了一次扫描聚类,而且能够动态调整簇的结构,适应数据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新算法能够准确地识别出任意形状的簇,并能够发现噪声点,这是BIRCH算法所不具备的功能。因此,这项改进对于提升聚类分析的质量和适用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处理复杂形状簇和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场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