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厂商大模型角逐:技术与市场的明暗较量
版权申诉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04
收藏 21KB DOCX 举报
“明线与暗线:读懂云厂商鏖战大模型”
随着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加剧,各大厂商纷纷投身于大模型的研发与应用,这成为近年来IT行业的一个热点。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3.0、阿里云的通义千问、百度智能云的千帆大模型平台2.0以及腾讯的混元大模型,都是这一趋势的鲜明例证。这些大模型不仅代表了技术的进步,也是云计算厂商寻求业务新增长点的战略举措。
面对行业增速放缓的挑战,云计算厂商通过推出大模型来应对市场变化。IDC报告显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增长率预计在未来五年会有所下降,因此大模型的出现为厂商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尽管可能带来的利益并非立竿见影,但厂商们仍需把握这一趋势,以维持业务的活力。
在用户需求层面,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多样化,包括直接调用、自训模型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等,这就要求云厂商在提供服务时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因此,大模型的竞争并非简单的技术比拼,而是一场涵盖多个市场和商业模式的阵地战。
在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层面上,大模型的崛起带动了对AI计算能力的需求。为了支撑大规模的数据训练,云计算服务商需要提供强大的AI算力支持,这既是对现有IaaS市场的提振,也是推动国产AI硬件发展的重要动力。明线是厂商通过增加计算资源(堆卡)来满足需求,暗线则体现在对国产AI芯片和算力平台的布局与支持。
此外,大模型在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层面也有深远影响。在PaaS层,大模型平台的构建允许开发者和企业更便捷地利用AI能力,加速应用创新。而在SaaS层,预训练模型可以赋能各种行业应用,如智能客服、文本生成、知识图谱等,提高效率并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云厂商在大模型领域的竞争不仅仅是技术竞赛,更是对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和产业链整合的深度洞察。大模型的角逐背后,既有显性的技术提升和资源投入,也有隐性的战略布局和生态构建,这决定了厂商能否在这场“明线与暗线”的较量中胜出。
2021-09-08 上传
2021-11-29 上传
2022-12-22 上传
2021-09-20 上传
2021-11-22 上传
2022-02-13 上传
2022-02-13 上传
2022-07-04 上传
2021-10-01 上传
产品经理自我修养
- 粉丝: 235
- 资源: 7718
最新资源
- PureMVC AS3在Flash中的实践与演示:HelloFlash案例分析
- 掌握Makefile多目标编译与清理操作
- STM32-407芯片定时器控制与系统时钟管理
- 用Appwrite和React开发待办事项应用教程
- 利用深度强化学习开发股票交易代理策略
- 7小时快速入门HTML/CSS及JavaScript基础教程
- CentOS 7上通过Yum安装Percona Server 8.0.21教程
- C语言编程:锻炼计划设计与实现
- Python框架基准线创建与性能测试工具
- 6小时掌握JavaScript基础:深入解析与实例教程
- 专业技能工厂,培养数据科学家的摇篮
- 如何使用pg-dump创建PostgreSQL数据库备份
- 基于信任的移动人群感知招聘机制研究
- 掌握Hadoop:Linux下分布式数据平台的应用教程
- Vue购物中心开发与部署全流程指南
- 在Ubuntu环境下使用NDK-14编译libpng-1.6.40-android静态及动态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