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F103基于C语言的可编程串口通信例程

版权申诉
0 下载量 13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10-20 收藏 1.14MB ZIP 举报
资源摘要信息:"实验2可编程接口_可编程串口_" 该文档提供了关于stm32f103芯片的串口通信例程的信息,该例程是可方便移植的,并使用了C语言和标准库函数进行编程。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这些知识点。 首先,stm32f103芯片是一款由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生产的高性能ARM Cortex-M3微控制器。它具有丰富的外设接口,包括多个串行通信接口,这使得它在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本实验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其串口通信功能。 串口通信,即串行通信,是一种常见的数据传输方式,它通过一个通信通道一次只能发送或接收一个比特的数据。与并行通信相比,虽然串口通信的速度较慢,但它使用较少的线缆,因此具有成本低、连接简单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长距离通信和低速数据传输场景。 在stm32f103芯片中,串口通信是通过其内置的串行外设接口(USART/UART)实现的。USART代表通用同步/异步收发传输器,而UART代表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两者的区别在于,USART支持同步模式,而UART仅支持异步模式。在异步模式下,数据以固定速率(波特率)传输,并且可以在不共享时钟信号的情况下,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C语言和标准库函数来编写串口通信的例程。C语言因其结构化和高效性,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最常使用的编程语言之一。而标准库函数则是为了简化编程过程,提供了一系列已经编写好的函数,这些函数可以直接调用,而不必每次都从头开始编写。 可编程接口是一个通用术语,通常指的是可以通过编程改变其功能或者行为的硬件接口。在本例中,可编程接口指的是stm32f103芯片的串口接口,通过改变程序中的配置参数,我们可以控制串口的工作模式(例如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以及数据的发送和接收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实验的具体内容。由于文档中只提供了标题和描述,没有提供具体的实验步骤和代码,所以这里我们只能进行一般性的介绍。实验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环境搭建:安装必要的开发环境,如Keil uVision或者STM32CubeIDE等,用于编写、编译和下载代码到stm32f103微控制器。 2. 基础配置:配置微控制器的时钟系统,确保系统时钟和外设时钟满足需求。 3. 串口初始化:使用标准库函数对串口进行初始化配置,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和校验位等参数。 4. 数据发送:编写函数实现数据的发送功能,可以通过轮询或中断的方式来处理数据的发送。 5. 数据接收:编写函数实现数据的接收功能,并处理接收到的数据,同样可以使用轮询或中断方式。 6. 测试与验证:编写测试代码来验证串口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可以通过PC端的串口调试助手等工具发送和接收数据。 7. 代码移植:将上述编写的串口通信例程进行封装,使其能够方便地移植到其他项目或设备中。 本实验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或者开发者通过实践,深入理解stm32f103芯片的串口通信机制,并掌握使用C语言和标准库函数进行编程的技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后续的嵌入式系统开发或者物联网设备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