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编程:深入理解switch语句

需积分: 35 4 下载量 69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7-13 收藏 8.76MB PPT 举报
"这篇资料是关于C++编程的,特别是涉及了`switch`语句的使用,这是C++中用于条件分支控制的重要结构。通过一个示例解释了`switch`语句的工作原理,展示了如何根据变量`grade`的值输出对应的等级范围。" 在C++编程中,`switch`语句是一种条件控制结构,常用于实现基于不同情况执行不同代码块的功能。它的基本语法结构如下: ```cpp switch(表达式) { case 常量表达式1: // 语句1 break; case 常量表达式2: // 语句2 break; ... case 常量表达式n: // 语句n break; default: // 语句n+1 } ``` 在这个结构中,`表达式`会被计算一次,其结果与每个`case`后的`常量表达式`进行比较。如果`表达式`的结果与某个`常量表达式`匹配,那么对应的`语句`将被执行,直到遇到`break`语句,程序跳出`switch`结构。如果没有匹配的`case`,则执行`default`后面的语句。 在提供的示例中,`switch(grade)`用于根据变量`grade`的值输出对应的分数等级: ```cpp switch(grade) { case 'A': cout << "100~85\n"; break; case 'B': cout << "84~70\n"; break; case 'C': cout << "69~60\n"; break; case 'D': cout << "no pass\n"; break; default: cout << "error\n"; } ``` 当`grade`的值为'A'时,输出将会是: ``` 100~85 84~70 69~60 no pass error ``` 这是因为没有在每个`case`后面立即放置`break`,导致执行完匹配的`case`后,程序会继续执行下一个`case`的语句,直到遇到`break`或者整个`switch`结构结束。这种现象称为"fallthrough",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用来创建连续的处理逻辑,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避免意外的连续执行,每个`case`后面都应该有一个`break`。 C++语言起源于C语言,由Bjarne Stroustrup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和完善,它增加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支持,如类、模板、异常处理和更多的数据类型。C++同时保留了C语言的许多特点,如简洁的语法、高效的执行以及良好的可移植性。C++的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开发系统软件、应用程序、游戏引擎等多种类型的软件的首选语言。 C++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灵活性,它允许程序员选择不同的编程范式,包括过程化编程、面向对象编程和泛型编程。这种灵活性使得C++既适合初学者学习,也适合专业开发人员创建复杂的、高性能的软件系统。然而,由于其灵活性,C++也可能对初学者造成一定的挑战,需要更深入的理解和实践才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