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需积分: 9 0 下载量 98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2 收藏 331KB PDF 举报
"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结构静力性能分析 (2008年)" 在建筑领域,索穹顶结构是一种独特的空间结构形式,它以其轻盈、美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体育场馆、展览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种改进型的索穹顶结构——倾斜撑杆式索穹顶,这是对传统Geiger体系和Levy体系的创新,旨在解决这两种体系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者范峰和蔡日月分析了倾斜撑杆式索穹顶的结构形态。这种结构体系引入了倾斜撑杆的设计,使得结构更为稳定,同时优化了受力性能。他们通过60米跨度的模型研究,深入研究了结构形态对整体性能的影响。模型考虑了不同的矢跨比(1/8、1/10、1/15),这些比例直接影响到穹顶的形状和结构的力学特性。 其次,进行了静力性能分析,考察了不同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这些参数包括每环节点数(12、14、16)、斜索与水平面的夹角、构件截面面积以及名义初始预应力水平。节点数的变化影响结构的连接强度和整体刚度;斜索的角度决定了索的受力状态和结构稳定性;截面面积决定了构件的承载能力;初始预应力水平则关乎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控制。 研究发现,这些设计参数对结构的预应力分布、刚度和材料用量有显著影响。预应力分布直接影响结构的内力平衡和疲劳寿命;刚度关系到结构抵抗外荷载的能力;材料用量则与成本和环保性紧密相关。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精细调整,可以实现结构性能的最大化,并降低建设成本。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优化结构的整体性能。例如,适当增加节点数或改变斜索角度可能改善预应力分布,提高结构的刚度。而通过调整初始预应力水平,可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减少材料使用,实现经济和结构效率的双重目标。 这篇论文为索穹顶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推动建筑结构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成果对于工程实践中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索穹顶结构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