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句子$id+*id$分析与课程简介
需积分: 0 46 浏览量
更新于2024-08-18
收藏 6.82MB PPT 举报
"句子)id+*id的分析过程-编译原理课件 龙书为教材 ppt"
本文档是一份关于编译原理的课件,主要讲解了"句子)id+*id"的分析过程,涉及编译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课程由辛明影教授,以龙书(可能指的是《编译原理》经典教材)作为教学参考,旨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编译程序的设计与构造。
编译器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源代码转换为目标代码,以便在特定硬件上运行。课件中提到了编译器工作的主要阶段,包括:
1. 词法分析:这是编译的第一步,负责识别源程序中的单词,将输入的字符流分解成有意义的符号或记号,例如,将"id"识别为标识符。
2. 语法分析:此阶段分析单词序列是否符合语言的语法规则,例如,检查"id+*id"这样的表达式是否符合预先定义的文法。在示例中,"id"在FIRST(E)集合中,意味着"E"可以以"id"开头。
3. 语义分析:该阶段检查代码的逻辑含义,确保它符合编程语言的语义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进行类型检查、变量作用域验证等。
4. 中间代码生成:编译器将源代码转换成一种内部表示,通常是一种简化且与特定机器无关的代码,便于进一步处理。
5. 代码优化:在生成最终目标代码之前,编译器可能会优化中间代码,以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6. 目标代码生成:最后,编译器将中间代码转换为目标机器可以理解的机器码,完成编译过程。
课程采用了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强调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通过实验来拓展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预备知识包括形式语言与自动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
在讨论"id+*id"的分析过程中,课件展示了错误处理和同步机制,例如,当遇到"M[F,+]=synch"时,表明在解析过程中出现了错误,需要进行同步操作,这可能涉及到错误恢复策略,以避免整个解析过程因一个错误而终止。
总体来说,这份课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特别关注了"句子)id+*id"的分析过程,对于学习编译原理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
2015-01-08 上传
2010-01-20 上传
2022-05-13 上传
2018-06-01 上传
2017-10-18 上传
点击了解资源详情
我欲横行向天笑
- 粉丝: 32
- 资源: 2万+